评价表达是评价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评价活动所获得的结果——价值判断,通过一定的方式,借助一定的符号系统,而传达给他人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它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有必要,才会出现。离开了社会交往,离开了社会群体,就评价者自己而言,不存在评价表达,存在的只是评价的流露或表现。评价表现与评价表达同属评价的外显方式,不同的是前者是未经策划的,而后者是经过策划的;前者是自然真实的,后者是不自然的,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不真实的。所表达出来的评价,与实际所作出的评价有可能是一致的,也有可能是不一致的,甚至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对评价表达这种社会交往活动的功能和方式的探讨将使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评价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评价表达的功能 评价表达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策划性活动,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是表演功能。 评价者通过评价表达而传递自己的见解、情感和态度,以寻求他人的理解、了解、认同。评价展示的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通过评价的表达,态度一致者彼此吸引而凝聚在一起,态度不一致者或彼此回避,或设法改变对方。评价表达使人们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尽管这中间会有一些假象和误解,但它仍不失为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有效方式。说评价表达具有表演功能,是有意识地策划的,并不是对它的贬损。人类活动的本质特点是合目的。因此文明程度越高评价表达的策划性越强。这一方面是由于人类自我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智力的进步。当然它会使评价表达带有一定的虚伪性。 其二是咨询性功能。 评价是评价者在观念中建构价值世界的活动,对于评价者而言,在将这种观念的建构付诸行动之前,需要对比进行验证。除了对此进行逻辑上的验证,以确定它无逻辑上的漏洞之外,在付诸行动前,评价者有可能需要在主体间进行检验,即在与其它主体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将他人的评价与自己所作评价进行比较。在这种对话中,验证自己评价的可信性与可行性。 这种以主体间理性争辩为方式的评价检验,是介于以往所说的逻辑检验与实践检验之间的一种人类常用的,但未曾被揭示出来的检验方式。在评价中由于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而且价值主体本身较为复杂,如价值主体是一个社会中的不同群体时,这种评价检验方式,就更为必要。因为评价者赖以作出评价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观念建构,而这种建构是否妥当,评价者需要有一个检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颇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通过将评价结果公布于众,以听取公众对此的反应,由此来获取反馈信息。 其三是试探性功能。 如果将第二种功能称为“抛砖引玉”的话,那么这一种功能就可称之为“投石问路”。评价表达在此主要是试探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反应,通过这一试探而预测评价付诸于行动时可能产生的效果。这种功能与第二种功能虽略有差别,但最为接近。它属于价值创造的一种预先模拟性试验,这也是寻求评价信息反馈的一种方式。这种试探性评价表达常用的两种形式,一是“欲擒故纵”,即评价者表达一个与自己所想相反的评价,而试探人们对此的反应。另一种是“直截了当”,即评价者所抛出的评价正是自己所作出的评价,以此来试探他人的反应。 其四是导向性功能。 评价者通过评价表达,而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诱导或引导他人按照评价表达的目的而行动。这一功能是评价表达中最为常见的功能,也可以说是评价表达最为重要的功能。人类行为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特点,是人们更经常地重复得到赞赏的行为,而更经常地避免得到批评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重复性的激励和抑制的作用是最为明显的,因此,评价者就有可能利用评价表达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从而调节和控制他人的行为。这种方式的一种变形就是表达对欲影响者行为有关的行为的态度,从而影响该人的行为。 宣传媒介经常使用的舆论导向就是评价表达导向功能的一种表现。在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强烈的现代社会里,评价表达的这种导向功能日益明显。不仅人们的政治生活、道德生活受到大众传媒的引导,而且连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不知不觉地受到传媒所表达的评价的影响。可以说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被他人的评价表达包围着的世界中,生活在一个通过评价表达了解他人的世界中,生活在一个通过评价表达让他人了解我们的世界中,因此,我们必须对评价表达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思:我们自己所作出的评价表达和左右着我们的评价表达究竟是什么? 二、评价表达的折射 (一)功利折射 评价表达的目的本身就是功利性的,因此,在评价表达中,功利因素的干扰是最为直接和明显的,也是最为普遍的。功利折射的特点是评价表达者对自己所进行的评价表达中所蕴含的功利因素本身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因此受到这种折射的评价表达的表演性最强,这种评价表达可称之为精心策划的评价表达。 在现实中,评价表达的功利折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自我显示型评价表达。这类评价表达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二是为了逢迎他人而作出的评价表达,这往往表现在下属对上级或受支配的人对支配者的情形中。三是评价表达者为了躲避报复而采用的违心的评价表达,这是一种被动式的,不敢不为之的扭曲型的评价表达,可称为“畏惧式”评价表达。这在不民主的社会里,在强权政治下,表现得格外充分。四是为了保持或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进行的评价表达。这是一种“友好式”、“自愿式”的评价表达。五是为了支配他人的行为而进行的评价表达,此类可称为“支配型”评价表达。评价表达具有导向功能,但对于评价表达者来说,并不一定在进行评价表达时,都具有支配他人行为的意愿、企图、目的,而支配型则是有着明确的支配意识的评价表达。可以说,在功利性折射中,这种类型是最为普遍的,最为常见的,是功利折射中的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