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发展作为人的自由特性,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摆脱自然力、社会关系和旧思想的束缚,提高自由的程度;充分发挥自然和历史赋予个人的各种潜能素质,并使之日益增强;不断提高认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程度,增强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在社会进步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使个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获得丰富与满足,从而更加激发和增强自由、全面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一句话,就是使人的智力、体力、性格和潜能均得到充分发展和自由运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不只是一种理想目标,而且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走向进步和人走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人的发展又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既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又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尺度。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生存和发展包含着由低到高的多方面需要,人在享受自己产品的同时,又萌发出新的需要。新的需要产生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素质或个性的不断丰富的过程。主体素质的这种丰富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人本身是进行各种生产的基础。“因此,所有对人这个生产主体发生影响的情况,都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改变人的各种职能和活动,从而也会改变人作为物质财富、商品的创造者所执行的各种职能和活动。”〔1 〕人的生产职能和活动受人的需要及其转化而来的目的支配,即新的需要“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这是“生产的前提。”〔2 〕可以说,新的需要的满足过程,也就是创造出新的生产动机的过程。作为主体的人,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客体的对象性关系,造成新的交往形式,发展其本质力量即主体能力,由此形成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社会进步和人的本质力量全面发展的尺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进步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本性要求人全面发展,并为之提供相应的可能性和条件。马克思指出:“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3〕而职能的不断变换,劳动者不再束缚于某种固定的职业,不再成为职业的奴隶,就必然要求“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工人”的任务,要求“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4〕这就是说,首先,大工业生产的重要特点在于其整个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的运用。而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劳动者从繁重的甚至有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在越来越高的水平上满足劳动者的需要,提高劳动者的自然素质,促进劳动者的健康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劳动者“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日渐缩短,使劳动者既有时间又有精力从事各种各样的有益活动,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其次,大工业生产推翻了过去的分工制度,打破了过去手工业生产的职业保守性,从而使工人掌握多方面的技术,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发展。第三,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造了有利的物质基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一定的现实性。第四,大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之间的交往更加广泛,更加丰富,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谐。交往的广泛与丰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总之,大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造就一代新型的“创造着的人”,即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二

      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共同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在才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生产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5〕这说明,人的全面发展是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和交往方式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实现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受旧式分工的束缚,生产范围的狭小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抑制了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才会真正以“自由人”的身份出现,加入到由商品关系结成的整个社会之中,并在这种关系中活动,逐步地、自觉地认识和驾驭这些关系,从而在广泛交往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和销售等一切经济活动都服从于主管上级的决定,企业无生产经营自主权,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被忽视,严重地影响着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限制了人才的流动,人们受制于某一部门、某一行业、某一岗位,缺少了自由发展的条件。政治经济生活的不民主,政企间的行政依附,种种特权的泛滥,劳动就业和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以及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封闭、狭隘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地束缚和抑制了人的全面发展,并使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变得无知而短视,无主见而盲从,无创造而平庸,无进取而空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则能发挥自身所固有的优势,冲破种种束缚和抑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条件和可能性。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主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关键在于劳动的解放,劳动解放的标志是劳动过程的自主性。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这种自主性。市场活动中的主体之间不存在依附关系,每个商品经营者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生产经营什么和生产经营多少,都由各主体根据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主观愿望,自主地做出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种自主性的存在,有助于劳动者摆脱依附关系,形成独立的人格,增强人的自由性和自主能力。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参加市场交换的任何当事人,地位平等,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并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这种平等,可以使每个劳动者都有实现自己对物质利益追求与享受的机会,从而使自身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