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人与哲学或哲学与人之间有着异乎寻常的密切关系,人和哲学都同世界所经历过的一切存在相关,而又超越一切既存和现存。人是一种类存在,而哲学是一种具有类性质的理论,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人去了解哲学,也必须通过哲学去把握人,这样才能既了解哲学的真正本质,又把握人的真正本性。人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更是一种超越自然,突破了自然限定的实践性存在物,人的本性具有双重性。因此,不能用形式逻辑的方式,通过概括和抽取不同个体的共同性来把握人的本质,而应当从人以自己的活动所造成的世界的自我分裂和统一的过程来把握人与其他一切存在的本质差别。哲学正是人和世界的这一生成过程的理论写照。人经过群体本位和个体本位两个发展阶段,正在向以类为本位的存在生成,哲学也同样在经历了对群体和个体的强调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开始走向以主体间性为核心的类哲学。 人和哲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虽然从广泛的意义应该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属于人、也都是为了人的,因而人同所有一切学科都有密切关系。即使单就以人为直接对象的学科来说,也不止几种,可以数出许多种,至于作为间接对象的学科那么就更多了,甚至我们可以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与人无关的学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说,人与哲学或哲学与人有着异乎寻常的密切关系。 人在宇宙中是一种很奇特的存在。人作为宇宙精华的最高结晶(按照今日人类已达到的认识可以如此认为),是在经历了物质进化的一切阶段之后才形成为人的。这意味着人曾经历过一切,什么都曾是过,一切都在人身上存在。这从人的个体胚胎发育过程就可以看出来。然而人作为人又什么都不是,不能把人归结为他曾是过的任何一种存在。正因为人经历了这一切而又不是这一切,所以他才是人。人是一切,又不是一切,人属于一切,一切又属于人,这不是很奇特吗! 哲学在众多学科中的性质同人的性质完全相似。我们回顾哲学曾经走过的历程,也同样可以说,它曾经什么都充当过,什么也都是过,而又什么都不是,不能把它归结为任何一种它曾是过的学科。哲学曾经以各种不同的面目出现于历史,如自然理论、逻辑理论、社会理论、伦理理论、政治理论、神学理论、生物理论、语言理论、历史理论……等等;然而哲学毕竟只是哲学,正由于它是过这许多而又不是这一切,所以它才是哲学。 人与哲学的如此类似性质,决不仅仅是类比的关系,而是表现了它们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内在联系。 人与一切存在相关,这点表明人不仅是面对着整个世界,而且本身就是世界性质的存在。人的活动从来都是从我出发、以我为主的,从这一意义应该说人是天生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另一方面,人又是由他和为他的存在,人只有把自身的本质对象化于外部存在,才能把存在变成自我的对象,在这一意义上人同时又是本性外投的天然开放主义者。所以无论从人的本原或归宿来说,人都是同整个世界结为一体的;不同的只是,人是以人的方式即通过对自然的否定关系去实现一体性肯定关系的。人的这种肯定一切而又否定一切的性质,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也可以说,这就是世界对自身的肯定性和否定性的矛盾本质的人格化存在。 人的存在的世界性质,也就是人的类本性,它表明人是一种类存在。十分明显,要认识这样的一个对象,就人去认识人是绝对行不通的,它所需要的必然是一种具有类性质的理论,这就是哲学。哲学从一诞生就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把探究宇宙之谜作为自己的宗旨,即属于具有“世界观”性质的理论。但也同样明显地是,哲学的认识世界从来与科学的认识不同,在它对世界的认识中总是贯彻着某种人的观点,它从认识中所揭示出的世界本性也总是属于这样或那样的人的本性,例如具有生命性质的水或火,与精神相贯通的原子或单子,理念形式的共相,思想之思想性质的本体,具有活性的物质,乃至人性的上帝、宇宙精神等等。 我们由此就可以了解,哲学为什么在自己的历史生成中必然要去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最后才能走向自己的道理。原来这就是人所必经的发展道路和特有的性质。哲学本属于人的自我意识理论,它只有以自身的理论形式走过同样的道路,帮助相关的知识部门成长起来,然后才能依靠它们把握到人之为人的存在本性,形成并确立自身的哲学理论。在这点上哲学同人也完全一样,都不存在什么前定的绝对性质。人从非人走向人,形成为人以后仍在不断超越自身,所以要不断地提出并追问“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哲学也同样,在哲学的发展中“什么是哲学”也是不断被重复提出而又从无确定答案的问题。过去人们不了解这点,以为哲学总在踏步不前,仿佛哲学“发展”了二千多年连自己究竟是什么也还没有搞清楚。如果我们了解了人与哲学的这种内在联系,“哲学是什么”与“人是什么”具有同义性,对于这种现象就不会感到奇怪。 由于人与哲学的关系如此密切,我们当然就必须从人去了解哲学,也必须从哲学去把握人,只有这样才能既了解哲学的真正本质,也才能把握人的真正本性。虽然所有的学科和理论都在认识人、都能够认识人,对于认识人也都是不可缺少、都有作用的,正象人的“是一切又不是一切”的性质,认识人也只有基于而又超越于这一切知识学科的那种理论,也就是哲学才能把握人之为人的本性,否则就免不了会把人了解为物。认识的历史表明,人在人的一切认识对象中是最难于认识和把握的对象。这不只是因为,人要认识人自己这件事的本身有一个“自我缠绕”的矛盾存在,还因为人的存在和本性就是一个两重化的甚至可以说是“二律背反”式的矛盾。对于前者的矛盾,由于人具有自我超越性质,人可以把自身当作客观的对象去看待,尚比较容易解决,后面这个矛盾就不同了。人的两重化本性意味着,人作为被认识的对象是异于人们所了解的一切客观对象的性质的,人们已知的认识方法都不适用于认识人,必须采用异于一切客观对象的认识方式才能把握这个对象。这点,就为人认识人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由此也便决定了哲学的必要和价值。哲学就是人用以把握人自己——包括人的对象世界,这二者实质是一回事——的特有理论方式或意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