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过程中,许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给教育带来困难。如何消除孩子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我认为,应把树立“自信心”作为主攻目标,把增强“自我意识”作为突破口。下面介绍八种心理问题疏导法。 一、形象转变法。具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通常服饰保守、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可从改变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矫正:穿整洁大方的服装,养成讲话比平常大声的习惯,走路昂首阔步,比平时加快速度等等。这是改变他们心态,克服心理问题的一条捷径。 二、语言激励法。语言是思想的流露,语言是情绪的有效刺激物,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心态。因而我们可以有意地让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一句鼓舞斗志的话,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通过语言激励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三、预演胜利法。当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面对困难的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积累成功法。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成功经验相对较少,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成因。因此,在消除孩子心理问题时,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们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体会成功的喜悦心情,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五、洗刷阴影法。失败的阴影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温床,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经验;二是彻底遗忘,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情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六、另类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作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另类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来说,采用了另类比较,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心理问题,达到心理平衡,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降低追求法。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来说,要适当降低追求,把大的目标分解成切实可行的无数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会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就每时每刻都有成就感,心理问题也就随之消除了。 八、扬长避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一个人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打破孩子心理枷锁,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并为其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