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它提供对人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养。父母赋予子女的不仅是生命,家庭每一天的氛围,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家庭生活的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的心灵。 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的父母都呕心沥血、力尽所能地教育孩子。但是,父母的苦心却不一定得到理想的回报。尽管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然而,家庭教育的心理氛围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家庭心理氛围,即一个特定家庭中的气氛和情调,它主要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在情感和态度上的关系。不同的家庭,其心理氛围是不同的。不同的心理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是大不一样的。好的家庭心理氛围能够激励孩子自尊、自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反,差的家庭心理氛围会造成孩子自卑、自弃,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家庭心理氛围的建设,已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一、转变传统观念,尊重孩子人格 一个家庭的心理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我国,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都受制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是一种“惟上至尊、父为子纲”的观念。这种观念在许多家长头脑中都是根深蒂固的。这种观念打造的家庭氛围是一种缺少民主的、带有专制色彩的教育氛围。 在传统家教观念指导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父母作为长辈,对孩子具有绝对的权威,他可以任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几乎没有自我和自主权。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听父母的话,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事情。父母可以随意打骂孩子,孩子却不可以违背父母的意愿。对于孩子的一些想法、愿望和主张,家长常不以为然。虽然,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父母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吃穿,关注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很少关注孩子的心情是否舒畅。 出于望子成龙成凤的想法,不管孩子是否喜欢,许多父母从学前就开始安排孩子学钢琴、学书法、学绘画、学外语等;到了小学,又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校外的补习班、超前班、提高班、竞赛班等。由于不懂得孩子的身心特点,一些父母往往采取严厉的态度逼迫孩子去学习,甚至剥夺孩子的娱乐和休息。在这种高压的家庭氛围下,孩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压抑,只能被迫、被动、不情愿地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都舍不得用棍棒来教育孩子。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营造的高压的心理氛围,却相当于一种无形的“棍棒”。这种“棍棒”不是打在孩子的肉体上,而是打在孩子的心灵上。这种心灵上的创伤往往比肉体上的创伤更难愈合,它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逃避心理、厌学心理等,形成孩子的自卑、懦弱的人格特征。 孩子是独立的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孩子要自己长大,并且将独立投入社会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是任何人所无从替代的过程。儿童阶段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更是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人的自主、自尊、自立、自强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一点。父母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才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发展,才会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大人都不一样,将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代替他们做选择,逼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情,其后果和效果往往与愿望相反。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孩子需要一种“童心母爱”,也就是需要父母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世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作法,从而支持他们自己去探索世界。所以,父母必须转变传统俯视的家教观念,树立新的家教理念。父母不要总是居高临下的对待孩子,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讲话;要有在人格上和孩子平等的意识,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爱孩子,不仅要体现在对孩子吃穿的照顾,对孩子学习的重视,更应该体现在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后者的健康发展对孩子的全面素质提高更为重要。只有父母的家教观念更新了,才能在家庭中营造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心理氛围。 二、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促进孩子的主动发展 (一)舒畅孩子的心情,赏识孩子的进步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比为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更为重要。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即是一种好的心理氛围,它体现为父母与孩子在心理上的和谐、在思想上的沟通、在情感上的共鸣。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爱的哺育,它充溢着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尊重和鞭策。 许多父母都习惯于按照自己的喜好设计孩子的成长,而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了能让孩子实现父母的设计,家长不惜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然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家长无论怎样在经济上付出,孩子也不可能把世上的知识都学到手。同时,违背孩子的兴趣爱好,强制孩子去学习,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发展潜能,使孩子的发展形成依赖性。所以,孩子的成长不在于家长给孩子提供多少学习知识的机会,更不在于家长让孩子学习什么,而在于家长怎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的主动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的原则必须是尊重受教育者,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观念。如果家庭能够做到对孩子无条件的关怀、鼓励和支持,那么,孩子就会不断地主动进取,并能最终达到个性的充分发展。俗话说得好,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赞誉和肯定。许多优秀的人才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得到过家庭的支持和鼓励,这种充满亲情的信任和鼓励推动着他们走向成功。可以说,父母的关怀、理解、鼓励和信任是孩子主动发展的动力。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非常吝惜对孩子的赞扬。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总是过高,或者总是用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其他孩子的长处。这样,他们对孩子便常常是指责,或者总是以不满意的态度来评价孩子。这样的家庭笼罩在孩子头上的必然是一种非常压抑的心理氛围。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造成心灵上的永久伤害,使孩子形成自卑自弃的心理。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是不会积极主动地面对世界的,他的未来也不可能是灿烂的。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尽可能的舒畅孩子的心情;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用孩子的今天和孩子的昨天做比较,鼓励孩子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赏识孩子的成功,理解孩子的失败。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尤其是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安慰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才能使孩子不畏困难,充满信心地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