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期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与家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亲爱的家长:

      你们好!

      请不必在乎我是谁,也许我就是您眼皮底下那个不太懂事、淘气的孩子。的确,作为孩子,我们往往体会不到您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的艰辛,更体会不到您因我们闯祸、升学甚至早恋而大伤脑筋的心情。但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正是您无私的爱才一次又一次包容了我们。不必等到我们为人父母那一天,我们就已从心里感激您。然而,作为孩子,有些话我们一直很想跟您说……

      当您因为我们不听话而大动肝火的时候,可曾想过为什么我们总嫌您唠叨?尽管您一番好意是想让我们少走弯路,可年少的心总是渴望能走自己的路,我们需要自己去体验,哪怕是碰钉子。

      尚不谙尘世的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困惑和不成熟的想法。虽然有时这些想法听起来无足轻重,但却可能在无形中影响我们一生的信念。也许我们爱在一些不恰当的时机和您谈论这些话题,但那时,我们真的很希望您能够听一听,并且不要迫不及待地搬出大道理来讲给我们听。我们尊重您的同时,也希望您尊重我们,使我们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成长。如果我们失去了倾诉的机会,等到我们做出了让您失望费解的举动时,就为时已晚。

      不要以为趁我们不备时,偷看我们的日记挺高明的,更别以为“审查”信件与电话就可以杜绝一切“隐患”。其实,即使我们犯了“错误”,也不是“隔离审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当您埋怨我们不替您着想的时候,可曾试着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想一想呢?其实,我们彼此都需要理解与信任,而不应是单方面的压制。处在监护人的位置,您难免会耍些“小花招”来保护我们,殊不知,这不仅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也失去了我们对您的信任。

      当然,我们并不苛求您是教育专家,只是不希望您用“家长制”的方法来管束我们,平时多用一些鼓励、表扬性的话语来激发我们向上的潜力,而不是吹毛求疵,专找缺点。其实,我们内心很尊敬您,您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吗?但愿您别再有太多的疏忽。我们更愿意听从一个像朋友、像师长的人对我们的劝告。

      永远爱您!

      您的孩子

      江苏 高躬

      点评:

      高躬同学的来信,反映了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对孩子缺少民主和尊重。

      面对高躬的来信,不少家长可能会疑惑不解: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孩子好吗?我们有什么错?我们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为啥偏偏“不领情”?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童年、少年、青年等阶段。小学时期,他们对家长的话惟命是从。升入中学后,尤其是在初一后半学期,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他们开始要求自己驾驭自己,期望自理自治,对于家长的那些“夹板”,已不太欣赏,甚至于“对着干”。这种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有人称之为“困难期”,亦有人称之为“仇亲期”,高躬同学想与家长说的话,正是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孩子缺乏社会适应能力而又强烈需要体现“自我”的时候,若加以正确干预和引导,将对孩子的一生有益。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健康地渡过“仇亲期”呢?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自己去想;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去干;解放他们的双眼,让他们自己去看;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自己去说;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然而,独生子女政策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却使得有些家长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当做“精品动物”饲养,让他们吃好、穿好,却忽视其兴趣和要求,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支配他们,要求过分严厉,缺少宽容和理解。有些家长对孩子不干涉、不过问,漠不关心,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埋头于自己的事情,不愿花时间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替孩子安排好了一切,不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竭尽全力为子女构筑一个安全的、没有危险的环境,让子女在“真空”中成长。而在高躬等孩子的眼里,他们所期望的家长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任意干涉孩子的活动,既严格要求又不苛求,既有丰富的爱心又不溺爱。显然,他们需要的是“民主型”的家长。专家们早就指出,民主型的亲子关系会使家庭充满温暖和谐的气氛,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形成独立、坦率、积极、亲切、自信、热情、合作、善于思考等一系列良好品质。

      因此,在孩子们的“仇亲期”,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务必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与孩子谈话时要集中注意力,听孩子的意见时要耐心,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以商量的口气,切忌居高临下的训诫或唠叨说教。②正视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尚存在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③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事,对孩子做的事,不要每件都指手画脚,即使孩子做错了,也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干预。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私拆孩子的信件、偷看孩子的日记等举措只会引起孩子的情绪对立,造成感情上的裂痕。(点评人:柏正宏)

      一位家长写给高躬同学的信

      高躬同学:

      看得出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能体谅到家长抚养和教育你的一片“艰辛”,感受到了他们“无私的爱”,从而尊敬他们,感激他们,永远地爱他们,这是很好的。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也相应地发生着明显改变。家庭中长幼辈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所处的地位和思想观念不同,因而对事物的看法、处理方式也必然存在一些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出现一些偏差是难免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