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儿童与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孩子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而且影响到一代人在民族进步与繁荣中的作用,其重要意义为全社会特别是承担孩子教育的每个家庭所认识。但是,在实践中,家庭教育亟待走出五种心理误区。

      其一攀比心理 这种心理是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即对周围家庭独生子女之间进行比较,诸如邻里、同事、亲朋之间这种比较往往缺乏一分为二,只看到别人的长处,于是动辄批评:“你看毛毛成绩多好”,“你看人家小霞多勤劳”,忽略了自己孩子的优点,忽略了智力、习惯、环境等因素,在这种心理引导下,孩子往往会产生自卑、妒恨心理;进而养成孤僻的习惯,对父母亦缺乏信任感。

      其二补偿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做父母的,把自己幼小或青年时候受过的挫折,经历过的几段曲折,看作是人生的缺憾,在为人父母之后,给予孩子千方百计的关怀,无微不至的照顾,从而让孩子产生过多的依赖心理,乃至于长大成人之后无独立生活及工作能力。

      其三理想心理 这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自己年青时树立的“考名牌大学”;“当名医生”、“成为军人”等理想没有能够实现,因此把希望全部寄托给孩子。另一种替孩子设计理想:“将来上大学,当科学家”、“学本领,将来要挣大钱”,诸如此类等等。但不管是哪种状态,其结果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自己没本事,总要我这样那样,我偏不”。

      其四放纵心理 俗话说:“牛大自耕田”、“长大自成仁”。在这些名句格言的引导下,部分家庭忽略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变化,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往往对孩子的社会交往、兴趣、爱好、品行不闻不问,最终并非如想象的那样:“耕田”、“成仁”。殊不知“没有规矩,岂能成方圆”。

      其五从严心理 与放纵心理相对,一种表现是“棒下出孝子”,对孩子教育缺乏方法和耐心,“放学迟回家挨打”、“成绩不好挨打”,孩子整天在恐慌中度日;另一种表现在学习上,一早上起来读书,一放学回家做作业,甚至晚上熬到夜深,使原来很紧张的校园生活在家庭中得不到放松。在这种环境里,孩子不仅身体受到伤害,而且精神上受到刺激,出现精神恍惚、记忆力下降、视力滑坡等情况,更痛心的是报界披露的将孩子活活打死惨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