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目标一致、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发挥了各自的教育优势,互相补充、积极配合、协调一致、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教育场”,才能对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素质的形成产生积极、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这个“教育场”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任何一项教育活动,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在对教育的主体产生直接作用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其它方面的教育,从而改变整个“教育场”的状况,同时也改变了人的发展状况。也可以说,任何一种教育的变革,都会对其它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这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改革,也必将对现行家庭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会对家庭教育产生哪些影响呢?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和目标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影响教育效果。家长家庭教育的观念,同样是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决定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家长确立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的发展需求是密切相关的。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依时代和人的发展需要,使课程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课程的内容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上述为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将对家长家庭教育的观念产生极大的影响。 首先,它影响家庭培养目标的调整或重新确立。 在家庭教育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家长们的普遍愿望,那么“成龙”、“成凤”、“成名”、“成家”就成了众家长培养子女的目标。这是受过去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的影响。新的课程体系已把“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作为目标。那么,我们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必然与学校教育的目标相一致,转到“引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上来。 其次,它影响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教育观。 这次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新课改的精神已把学会学习看得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把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有益的体验看得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这将改变家长过去一味追求子女“只管好好学习”,“只要学习成绩好”,“只要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才是好孩子、才是人才的片面人才观。 同时,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 发展的过程。师生间将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那么,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也将彻底改变家长是教育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孩子是受教育的对象、是被教育者的传统亲子关系。在家长和孩子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也会形成一个“家庭学习共同体”,家长成了孩子成长、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随着家长人才观、亲子观的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也将随之转变。家长们会更加重视做人的教育,注重爱心和责任感的培养,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形成健全的人格;注重孩子学会知识,但更注重学会学习;注重家庭教育的结果,但更注重家庭教育的过程;注重孩子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形成,会重视孩子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会注重培养孩子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