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的家庭抚养与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华家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去年10月中旬,我与老伴跟随小女儿(1998年赴德国留学,毕业后在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院工作,已在德国定居)前往德国探亲。在德国生活了近两个月,并到荷兰、比利时、法国和卢森堡等国家旅游观光,初步了解到西欧国家的家庭对子女的抚养与教育,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我们探究与借鉴。

      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农村小镇,我们经常看到母亲手里提着类似小摇篮的竹筐,里面躺着婴儿,衣着很简单。尽管是深秋季节,室外气温仅有7℃~8℃,婴儿身上也只盖一层薄薄的布毯。到了商店或超市,就将手提筐连同婴儿放在桌上或地上,也有的放在购货用的小推车上,一边购货,一边逗婴儿玩。购货结束了,一手提货物,一手提竹筐,将小孩带回家。

      在大街上行走,也经常会碰到出世不久的婴儿,做母亲的用布带呈十字形绑在胸前,悠闲地散步。有些做父亲的男士也会这样做,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在旅游景点,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当地一些年轻的父母,女的怀里抱一个,男的手里领一个孩子,一家四口外出游玩,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大千世界,认识大千世界。

      据了解,在这些国家,出生三四个月的婴儿,如果母乳不足,就把大人吃的巧克力饼干或面包等撕一小块放到婴儿手里,让他自己觅食,不用大人操心。就好像喂养小猫、小狗似的,做父母的从不娇惯。

      到了快会走路的时候,也由小孩自己闯,跌倒了,父母宁可站在一旁看着,也从不去扶一把,让小孩自己爬起来,继续走,像这样坚持锻炼数日,小孩很快就学会走路了。

      到了上幼儿园、小学读书阶段,也尽可能让小孩自立,除了距离较远的以外,家长很少接送。尽管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但从不让小孩坐车上学,也不准小孩乱花1分钱,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在西欧许多国家,小孩到了18周岁,父母就让其自己独立,自己谋生,不再依赖父母。中学生、大学生假期打工挣钱是很平常的事。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为学生打工提供多种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

      德国学生利用假期打工挣钱不仅司空见惯,而且十分普遍,这其中也包括许多富家子弟。德国一家大公司老板的女儿希尔克小姐在奥地利留学期间,家里每个月只给她300欧元,这笔钱交了房租后就所剩无几了。生活费和零花钱主要靠奖学金和自己打工解决。她的父亲说,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增强女儿的自立、自强能力。

      省吃俭用去旅游,包括到国外旅行,是西欧大学生假期的主要活动。但很多是自己解决旅游经费,主要靠平时打工攒钱。所以,他们外出旅游都十分节俭,食宿要求不高,行李常常也只是一个背囊。他们外出主要是为了增长见识、结交朋友、锻炼体魄与胆识,从而提高自己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为日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德国大学生利用假期到英国、法国,甚至到中国、美国等国家旅游、学习的也很多。这种旅游主要以学习语言为目的,他们常常住在当地人家里,为了少花钱,大都承担起为主人做家务的工作。

      据女儿介绍,两年前德国柏林一名大学毕业生,一时未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到我国旅游,在上海、杭州等地看到人力三轮车,深受启发,他认为把这种人力车引进到德国,在旅游景点使用,不仅方便了游客,而且也减少了因机动车辆太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回国后,他立即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刚开始,他约请了十多个亲戚朋友,成立了人力三轮车服务站,为游客提供廉价服务。人们感到坐三轮车观光,比做小汽车更便于欣赏名胜古迹,也更惬意,深受游客的欢迎。他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000多辆三轮车的股份有限公司,他则成为一名老板。他虽然富有了,但仍一如既往地与同伴们一起踏三轮车,这主要得益于自立、自强的良好家庭教育。

      西欧的家庭还十分重视培养小孩的动脑、动手能力。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小型手工工场,各种修理工具一应俱全。小孩玩具,包括电动玩具车等等坏了,均在大人的指导启发下,由小孩自己动手修理。即使玩具被小孩“修理”坏了,做父母的也从不责怪。通过修理,让小孩懂得这些玩具的构造、性能,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

      在德国,每个家庭都有小汽车。汽车小型修理,也在自家的手工工场里进行。大人在修理时,让小孩在一旁看着,帮助递工具,拿零件。日子久了,小孩看得多了,也就慢慢地学会了汽车修理。这些最基本的动脑、动手能力,是孩子长大以后不可缺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