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热中的冷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莫愁

内容提要:

教辅热中的教辅,顾名思义就是出版社为配合教材而编写的辅导书。其内容有与课文同步的同步性练习题,有按单元编写的综合性的练习测试题,还有综合提高题中的AB卷、ABC卷和迎考试题,真是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因为教辅的读者是学生,所以教辅书有广阔的市场,教辅热的出现是不足为怪的。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谈到教辅热,我想应该包括出版热、市场热和购书热。如果我们做个有心人,到书店去逛一逛,就会看到书柜上陈列着形形式式的教辅书。出版社为了引人入胜,书名很有吸引力,什么《一点通》、《每日一刻钟》、《走向外国语》、《走向清华北大》,消费者一看就觉得应该花点钱买几本。有些出版社还把教辅材料与考试联系起来,视试场为战场,书名就干脆为《××兵法》,好象一书在手,就可稳操胜券。教辅数目之多,叫人难以想像,南京市新华书店2002年就组织教辅类图书达1.5万多种。

      “减负”令下达以后,主管部门明文规定学校不得为学生代订教辅书,这样就把教辅书推向市场,为大小书店带来商机。就南京而言,大到书城书市,小到书店书摊,无一不经销教辅书。大的书店有教辅展厅,一般书店也有专门书柜。有的书店为了扩大教辅影响,还请高考状元做示范宣传或签名售书。每到寒暑假快结束、新学期快开始的时候,每个书店都显得非常热火,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到书店选书,有的孩子拿着写有老师指定书名的条子到书店购书。南京流行的一句话说:家长买书如买菜,整包整包往家拐。

      教辅材料如此之热,从中可看出家长们盼望子女成才的心情迫切,尽管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学校代办,可教辅材料的销售额不但没有下降,相反大幅度地上升,以南京中山东路新华书店和教育书店而言,去年比前年的教辅书的营业额增长30%,湖南路新华书店一个双休日营业额就达11万元,其中教辅类的就占7万元。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女士,为了给孩子买到一本老师指定的教辅书,请了两个下午的假,跑了十多家书店,还没有买到。难怪这位女士在书店边选书边埋怨,她认为学校既然是学生要用的书,为什么不干脆为其代办呢?

      面对教辅热,做家长的有个买和用的问题困扰着,这里有个要不要买,怎么买,怎么用的问题,需要正确对待。有位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说了这样的话:我觉得数理化生这些科目的学习是需要辅导书。首先因为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基础,难度有限,其次课本上的习题大部分是对所学知识的直接运用,考试则在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要求比较高,这就要借助教辅书增加难度,至于文科注重理解记忆、教辅书不像理科那么必需。

      既然要买,买的时候,就要注意选择。做家长的要心中有谱,要注意名校精品。这方面,我认为首先是看什么出版社,全国560多家正规出版社,有400多家竞相出版各类教辅书,其中良莠不齐,有大量的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教辅书充斥市场。

      其次要选择内容。要看内容是否新颖,是否根据最新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是否真正体现与新教材同步。教辅书的读者是学生,应该适合他们的需要和水平。有一位高中生说:我喜欢讲解多于练习的教辅书,还有一个学生说:我选择书的标准是题目要精,对重点题目要有精辟的讲解。这些都值得参考。

      如果是学校买教辅书作为教师参考用的话,可以是多多益善,不过在指导学生做的时候就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有选择地编写成辅导材料,布置给学生做,这样才能让孩子从题海里解放出来。有人提出:参考书要用,要少而精,老师要多做,学生要少做,这是很重要的经验。

      学校如此,家长更应该慎重,在指导孩子做教辅作业时,应该以课本为主,决不能本末倒置。主食靠吃零食的孩子是不会健壮的,用教辅材料也是如此,我们如果舍去课本,把提高质量寄托在教辅书上收效是不会大的。有的人有这样的逻辑,说什么多做出智慧,但是多做不等于滥做,否则就是题海战术,这样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个高考状元说,他从初中到高中,从中学到清华大学只卖过两本参考书。可见对教辅书的认识应该是立足于精,并不在多。在这里我倒是有一个小建议,做家长的如果没有时间进行选择的话,可以选定一本好的教辅书让孩子做透、做精,每一题都做到。如果你家里有几种版本的教辅书,也可以选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孩子练习,这样可以拓宽知识面。做家长的在指导孩子学习时,还要自我充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对教辅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根据孩子的知识面,有的放矢地指导作业,否则只能盲目地布置,让孩子在题海中煎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