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缪赞与挑剔 父母为了鼓励子女,事无大小都大加赞赏,有时会弄巧成拙。心理治疗师詹姆斯·温德尔说:“惯于受父母称赞的孩子,做事往往不是为了让自己满意,而是为了博得别人赞赏”。这类孩子即使做日常家务也期望别人盛赞,没有赞赏似乎就难以把事情做好。 过分挑剔也有害无益。温德尔说:“光是指责孩子怎样不对,也许只会导致孩子不断犯错”。赞赏和管教的比例应为3:1。比例过高,赞赏就显得虚伪夸大;比例太低,则显得挑剔过甚了。总之,称赞孩子要实事求是。一般来说,一句“谢谢”就足够了。 二、把孩子当小大人看待 儿科教授施密特医生说:“孩子小时候管教宽松,长大了就越容易任性,难以管束”。 管教孩子毋须凡事解释,对幼儿,一句“因为是我说的”就足够了。孩子逐渐长大,难免对有些规矩提出疑问,这时尽可能给他们讲道理,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表明决定权仍然在你手上。 三、情绪失控 几个孩子大的在争吵,小的在嘀咕。你突然大声尖叫,一时止住了孩子的吵闹声,但你自己也失去了控制。恢复冷静之后,你就弯下身来直视着孩子,以严肃的口吻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怒气其实完全可以避免。要是孩子容易在傍晚时分闹脾气,可以为他们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准备一些有益健康的茶点。 四、教育手法一成不变 孩子7岁了,你也许发觉墙角罚站的办法已不奏效,可是因专家说过管教方式不可朝令夕改,你不敢贸然改变对策。 但不可朝令夕改也不等于一成不变。温德尔说:“以往有效的办法不一定永远有效”。家庭与婚姻专家说,管教孩子要因时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如:隔离、撤销权利(如限制看电视)、置之不理。 五、不分大小轻重 有些办法对性情温和的孩子适用,但对性情暴躁的孩子未必适用。 教育子女的方法必须配合子女个性。如果女儿常心不在焉,要她收拾房间的话,最好给她明确指示,例如:“书放在书架上,衣服放在橱里”。 对于幼儿,最重要的是教育他们避免受伤,禁止粗鲁行为。对学龄前儿童则应给他们灌输爱护公物和待人友善的观念。 六、处罚过犹不及 孩子犯了错你不加管教,就难以让他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温德尔说:“只要能够公平,不苛刻,处罚孩子并无不妥”。 笞罚可能收一时之效,长远来说却适得其反。孩子遭到掴打不会从中学到自制,所得反有恐惧,也因此觉得以大欺小并无不妥。 七、以心理医生自居 施米特医生说:“有的父母不愿喋喋不休教训孩子,以免影响相处的乐趣,因此孩子怎样闹都由他。但即使是难得一次的郊游,孩子也要守规矩,例如不得揪头发、损坏玩具、乱丢食物等。”父母语气坚定才能使孩子听话。 八、滥用奖励 温德尔说:“用奖励方式制止孩子顽皮,这是无异于贿赂。这样做也等于暗示父母定下的规矩是多余的。” 孩子做对了再给奖励,才是正确做法。应该帮助孩子体会到:有了好表现,也可从中得到满足。 九、父母意见分歧 父母如果对于管教子女意见分歧,被孩子听见,定会有无所适从之感。 管教孩子,父母必须齐心。若意见不同,应该在私下协调,对于大原则彼此意见一致。父母任何一方对某一规矩坚持的时候,另一方不妨让步。父母也可以分管不同的范围。 十、认定错在子女 应对事不对人。避免用“总是”和“向来不”之类的字眼。要孩子改正,就要明确表示。 孩子一旦遇到什么难题,应该先听他的意见。专家认为“你要是能够体谅他,他就能平心静气,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孩子只要知道你是在为他着想,就能循规蹈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