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0~12岁是树立正确“理财观”的关键期 最近天津一份有关少年儿童持币现象的调查显示,在近千名的调查对象中,有86.7%的少年儿童平时有零花钱,他们中平均每月有10元以下零花钱的有26.6%,11~30元的有19.2%,31~50元的有12.6%,51~100元的有13.1%,101~200元的有9.3%,201~300元的有5.7%,301元以上的有13.5%。随着年龄的增长,零花钱的数额也越来越大。 当今中国少年儿童持币现象已相当普遍,那么,孩子们通常是怎么花手里的零花钱的呢?有关调查显示,零售和文化类用品(包括文具、课外书报、参考书、磁带和VCD)是青少年的主要消费方向,大部分的中学生在零食上花钱最多,却很少考虑参与储蓄和家庭投资。 上海团市委曾经组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上海92.8%的青少年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攀比,消费呈成人化趋势;93%的学生缺乏现代城市生活经常触及的基本经济、金融常识,不清楚自动取款机、银行信用卡的服务功能。虽然不少孩子都在银行有着独立的户头,但大多由父母直接管理,孩子对存钱取钱、银行利息计算等没有感性认识。 不只是如何用钱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处于滞后状态,甚至成为我们教育的盲点。而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从三岁左右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早在两年前,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副院长姚俭建就曾作为市政协委员,提交了有关在中小学设置理财教育课程的提案。最近两年在美国的经历,使他对青少年理财教育问题认识更深刻。姚院长感慨地说:“在美国,我经常可以看到七八岁的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走向街头,卖一些东西。可贵的是,他们大多把所得赢利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孩子都可以接受到正确的理财教育引导。”姚俭建说:“美国人最常挂嘴边的字就是'money',他们爱谈钱,但他们不会把钱放在第一位,成为拜金主义者。一些名人也为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像比尔·盖茨每年都会为慈善事业捐出相当可观的一笔钱财。这就是正确的理财观和金钱观。” 现在不少有识之士发出呼吁:理财教育应从孩子抓起。据介绍,从心理特点和可接受程度来分析,中国青少年理财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0~6岁的萌芽期,6~12岁的确立期,12~18岁的发展期和18岁以后的升华期。前两个阶段是树立孩子正确“理财观”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里,怎样正确地向孩子们解释钱?该不该给孩子钱?如何让孩子知道爱惜钱?怎样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和使用钱?等等,都是家长、教师所面临的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理财能力是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学会理财,不仅仅是如何用钱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如何培养驾御未来经济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有专家认为: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看将有利于孩子更早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不要避讳和孩子谈钱 事实上,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已经注意到了从小树立青少年正确的金钱观、理财价值观和消费观的重要性,已经在青少年理财教育方面先行一步。小学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的教材中已经设置了《不乱花钱》、《商店购物》、《储蓄和保险》等内容;中学高二年级则集中对学生进行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识的教育,其内容涉及“生活消费与消费文明”、“国民财富和纳税意识”等,另外还介绍了一些关于银行、债券、股票的知识。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光大银行等金融单位也纷纷和学校、团市委合作,尝试提高少年儿童的理财技能。工行长宁支行已连续两年推出“模拟小银行”、“金融暑期夏令营”等系列活动,以金融知识讲座、金融技能学习、参观银行博物馆等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笔者在书店观察到有关少儿理财的普及读物也不少。此外,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中也注意渗透理财教育,比如沪上著名的儿童节目《小鬼当家》在最近的一档节目中,就把目光聚焦到孩子的理财意识上:六个孩子被分成两组,分别给他们100元本金,让他们在朱家角通过小生意买卖来赢取利润。 但是结果是否像现在一些媒体所说的——如今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经济头脑了?《小鬼当家》的编导窦铁成介绍说:“两组的孩子对钱的概念相当模糊,有一组拿100元兑钱,只拿回了一张50。另一组则做着亏本买卖还一直没有察觉。” 工行长宁支行的朱良颖说:“我们曾经搞过金融知识竞赛,每个学员发了一本小册子,原本以为上面的内容太专业,孩子不感兴趣。但活动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孩子们很乐意学习这方面知识,还会骄傲地与家长交流。但在和学校的合作中,我们发现,教师本身的金融知识和理财意识非常薄弱,这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市妇联儿童部负责人康惠君不无遗憾地说:“我们和各方面合作也组织过一些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活动,但是大部分家长、教师不够重视,活动没有能够普及,也无法很有力度地、持续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