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作 者:
凌燕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梁启超这位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有着深厚的家学底蕴。他以不断奉献心血才华的济世精神,叱咤政坛,潜心学问,光遗留下来的著作就有1400多万字。更使人惊叹不已的是:在忧国忧民、投身社会、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的同时,他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他的孩子个个成才。他的长子梁思成是众所周知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礼则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仅他的子女中就出了三个科学院院士!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垢,看一看他的子女们成才的经历,就会知道他的满门英杰决不是偶然的。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忧国爱民,言传身教

      梁启超崇拜墨子的人格,自称“任公”。他一直以吃苦耐劳、修身齐家、养性律己,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始终以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大气派,关怀着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立,并以此影响自己的孩子。他有晚上喝点酒的习惯,喝酒时,他常常给孩子们讲故事。那是以中国古代民族英雄为主的,譬如讲他们家乡新会的南明忠臣陆秀夫,怎样在竭力御敌失败后投海就义,讲人民为了纪念他,在新会县沿海崖石上刻了“崖门”两字。这些民族英雄的英勇和气节给了孩子们深刻的印象。应该说多年以后,学贯中西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为新中国服务,与父亲的教育有着很大关系。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就可以看到,梁家涌现的数位专家学者,都无一例外地“学而优不仕”,这显然是受其父社会责任感和对祖国文化、事业热爱的影响。

      梁启超以博爱教子,以科学大局为重。1926年2月,他因为尿血症住进北京协和医院。医生认为他的一个肾脏因为结核已经坏死,必须拿掉。可手术后,病情并没怎么好转。从现在的观点看,这是一起医疗事故(据后来专家考证,那是医生拿错了一个肾)。当时他的学生徐志摩很愤怒,徐志摩和陈西滢在《现代评论》、《晨报副镌》里发生文章,抨击协和医院。当时报界、社会上议论纷纷。梁启超作为受害者,却阻止着这些为他鸣不平的人,他语重心长地说:“西医在中国处萌芽状态,国人对西医大多是不信的。可西医却无疑是一项先进科学,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将西医的名誉毁掉。如果再扩大事态,谁还敢看西医呢?”在他的阻止下,事态才没有扩大。后来,他再次住院,还是住协和医院,最后在那里逝世。他就是这样以科学为重,用高尚品德熏陶年轻一代。

      崇尚科学,因势利导

      梁启超将国家的兴旺寄托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他的政治热望与人文取向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子女。梁启超自己学识渊博,要求子女博采众长,既广博又要有专长,体现了与时代并趋的精神。他以坚强的奋斗精神和乐观风趣的博大情怀教育子女:“我平生对于自己所做的事,都是津津有味,而且还兴致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从没有在我的词典里出现过。”他自己生活俭朴,也这样要求子女。民国初年,他家已经进入上层社会,但他不改往日的寒士家风。他对孩子们说,一个人要好学、坚忍、勤俭。他给一个个外出留学的子女的信中说:“一个人物质的享用,只要维持生命就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呢!”

      他崇尚科学,提倡个性发展,以培养兴趣为先导,注重精神引导、毅力培养。他用自己的治学心得启发儿女,强调学习的专心致志。他教导儿女:“不骄馁,方能成就事业。”这点成为梁家子女们的学业指针。他告诉孩子,他的三步读书法是:鸟瞰,解剖,会通。鸟瞰即粗略了解大概,了解重点。解剖即对各部分仔细钻研,重要处细细解剖,疑难处仔细研究,使自己有深刻记忆。会通即上下左右融会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

      良师益友,慈爱长辈

      梁启超像朋友一样平等对待儿女,尊重他们对生活、专业的选择。他很尊重孩子,非常细致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对每个孩子的前途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同时又不强求他们一定要按照自己替他们筹划的办。梁思庄进入大学选专业时,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看到将来生物学及信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议思庄学当时在中国几乎是空白的现代生物学。但思庄当时就读的迈基尔大学生物教授教得不好,她也没有兴趣,非常苦恼,便与她的姐姐哥哥们诉苦。梁启超听说后,忙写信给思庄:“庄庄,听你的哥组们说你不喜欢生物学,既如此,为何早不与我说?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或者我推荐的学科未必适合你,你应自己体察做主,把哥哥姐姐当顾问,不必拘泥爹爹的话。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的治学,因此急急给你写信。”后来思庄考入了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成为中国著名的图书馆专家。

      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与艺术造诣,是与父亲分不开的。1925年,梁启超将新出版的“陶本”《营造法式》寄往远在美国学建筑的思成,这是北宋官订的建筑设计并施工的书,是古籍中很少的建筑专业书。思成接到此书犹如看“天书”,但他明白父亲的苦心,以坚韧的意志终于看懂了它,这不啻为他打开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宝藏,从此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粹也渗透进了他的血液。梁启超要求思成:“非得到各处经历不可!”他写信给思成:“……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的建筑极有特色,严整有思想……到法国后在马赛上船,腾出时间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与艺术……”其实,思成学成后与林徽因的蜜月旅行,是父亲为其安排的一次西方建筑的见习。信中标出的具体线路说明梁启超对于建筑决不外行,另一方面,那种细致周到,又饱含了一个父亲怎样周到的拳拳之心!

      然而,梁思成夫妇没有想到,他们学成回国,父亲已经病魔缠身,不久便逝世。他们的第一件设计作品竟是父亲的墓碑!墓碑高2.8米,宽1.7米,形似榫,古朴庄重,没有任何装饰,不刻头衔。这不正是梁启超人格的真实写照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