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狂飙期”孩子心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学时代被许多心理学家称做心理的“狂飙期”,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情绪处于急剧波动之中。通过专家们大量的调查统计和我在日常心理咨询中的积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青春期的特殊的心理特征是造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冲突的内在原因,而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教育出现偏差则是激发亲子矛盾的外因。让我们揭开孩子变得“不听话”的表象,去探究处于矛盾漩涡中的青春的心灵世界。

      1.在人格上,存在着独立性和依赖性之间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生理上的成人化,使他们觉得他们应与父母有平等的人格,父母的过分保护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渴望独立是一种进步,但他们却不知怎样独立。生活上不能自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无论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立的愿望,在家长看来,这不过是他们对自己的标榜。有一位高中男生一再向我表示,他上大学一定要去外地,让他那爱管事的妈妈无法再管到他。当我问他选择哪所大学和哪个专业时,他十分轻松地说:“那可得听妈妈的,我怎么能知道?”想一想,这样没有主见的孩子,家长真地给你“解放证书”,你敢接过来吗?

      2.在认知发展上,存在着批判性和片面性之间的矛盾。

      大多数的青少年仿佛都非常具有反叛精神,愤世嫉俗。这一方面来源于不少家长的“双重人格”,他们接受的是传统教育,理性上是保守的,正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感性上却是享乐的,实惠的。他们教育孩子要循规蹈矩地做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常常流露出对市场价值的追求。这样的家长往往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加剧了孩子的反叛。另一方面,孩子的反叛是由于孩子希望通过斗争来体现自身的价值,表明自己长大了。遗憾的是,由于孩子自身认知发展尚未成熟,看问题具有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就决定了批判性的不科学性。明智的家长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他们自己逐步修正自己的机会。

      3.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存在着寻求理解与自我封锁之间的矛盾。

      进入中学以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同学关系都变得复杂,他们希望得到家长正确的指导。如果家长漫不经心,顾左右而言他,则在心理上伤害了孩子,他们以后就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兴趣;如果家长对诸如孩子与异性交往等问题过于敏感,常常旁敲侧击,孩子将会为曾经向家长吐露心声的“愚蠢”举动而自责,从而开始自我闭锁,牢记“言多语失”这句箴言。

      4.在自我意识上,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孩子们常常为自己设计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但往往是理想过高。这一方面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期望的内化,另一方面来自作为独生子女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极强的优越感,这就造成他们自我认识的理想化和非客观化。而多数家长依然将学习成绩作为判定孩子未来是否有好前程的唯一标准,这样,学业的压力加重。如果有几次,甚至一次成绩不理想,家长就横加指责的话,孩子会有严重的挫折感,甚至会放弃目标,自暴自弃。

      5.青春期性意识的萌芽与性道德规范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

      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目前中学中开设性知识课的仅有19%,而家长能够给孩子正确的性知识指导只占12%,家长们众口一词:“现在的孩子已经比我们那时复杂多了。我们还能再告诉他们这些?那不更麻烦了。”家长自愿放弃了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的职责。但学校不讲,家长不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去探究。于是他们开始从书籍中找,从同伴那儿听,如果不幸接受了不科学的甚至“黄色”的诱导,后果则不堪想像。据统计,青少年中犯有性罪错的有91%是与性知识获取渠道不当有关。当我们全社会声讨这些罪恶之源时,家长是否也应该为自己教育上的疏漏而汗颜?

      6.生活中超前消费观念和经济上尚未独立之间的矛盾。

      中学生是社会上的纯消费群体,这个群体的一部分人却有着超前的消费观念。衣着要名牌,食品要名牌,“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获取巨额利润,不能不感谢这个学生群体对它们的钟爱。只要牌子响,管它值不值,必须得到,那叫“酷”。这种“酷”其实是一种虚荣心。孩子花钱的无计划性与家长给钱的无原则性密不可分,孩子要搞一些正当活动,从家长那里并不一定能够得到钱,而盲目攀比却能得到“巨资”。家长自己省吃俭用,却培养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毛病。

      由于心灵的世界处于这些矛盾的漩涡中,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了这些令家长伤心、痛苦的变化:逆反、叛逆和“不听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