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作 者:
治非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对恒河猴进行过试验,发现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下的猴子胆怯、冷漠,遇到新奇的东西,也不敢上前探查,遇到危险的情况,也不知道及时退避,而那些从小有小伙伴的猴子,行为就十分正常。

      其实,我们人类的孩子也是一样的。孩子们天性合群,当他们被大人“关”在家里时,是那么闷闷不乐,而一旦见到了小伙伴,或被大人带上街,那高兴劲就别提了。正因为此,当今世界上不少家庭教育专家、学者都极力提倡孩子进行社会交往。美国心理学家海姆·金诺特认为:孤僻的孩子需要有独立性较强的朋友;胆小畏缩的孩子应和比较勇敢的孩子交友;过于幼稚的孩子可以从较成熟的伙伴身上得到帮助;过于依赖幻想的孩子需要接受较为实在的孩子的影响;爱闹事的孩子需要有强健但不野蛮的孩子来制止。

      当今的家长,如果对孩子从小就重视并引导他们的社会交往,那么,一定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现代人素质。在这方面家长特别要注意抓好以下几条:

      一、解放孩子,给他们创造社会交往的良好条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给孩子“六个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要是家长能做到这些,必能给孩子创造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但是,眼下这方面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就说解放嘴巴吧,要是家长怕孩子在有他人的场合说错话,或说得不得体,便限制他们说话,动辄指责,孩子就不能大胆地以“说”的方式去进行社会交往了。再说解放时间吧,要是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家长又添上自己布置的大量补充作业,或送孩子去读这个补习班,那个训练班,把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占得满满的,孩子又如何去获得社会交往的机会?

      一个有远见的家长,要使你的孩子不成为拘谨拙讷的书呆子,而具有相当的社会能力以及其他现代人素质,那就首先解放你的思想,从而解放你的孩子吧。

      二、从家庭交往开始,鼓励孩子与家外的同龄人和异龄人交往。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家庭也是集体。家庭实际上是每一个人的第一个社会舞台,一个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在家庭的舞台上首先进行表演。”家长要让孩子从人生的第一种交往——家庭交往开始,进而与家庭外的同龄人和异龄人交往。孩子与同龄人交往,能使孩子产生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共鸣效应,心理学家称之为“同龄共鸣”。难怪同龄的孩子在一块玩,是那么开心,那么耍得拢,说得来,即使吵了嘴,也很快又重归于好。另外,让孩子与异龄人特别是大孩子甚至成年人交往,也有必要。孩子交往一些“大朋友”,能够接受“超前”影响,加快成熟,在促进智力、知识、能力、性格、意志、情感、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获得正效应。当然,不论与同龄人交往还是与异龄人交往,都有可能受到消极影响,因此,家长必须在鼓励交往的同时,多了解情况,多加以指导,让孩子在交往的实践中,提高辨别是非正误的能力,从而趋利避害,健康发展。

      三、支持孩子多接触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交能力。

      据说,小狐狸长到一定的时候,老狐狸就要把它们赶出窝去,甚至不惜又撕又咬地逼它们出去。这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的是让后代能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繁衍。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尤其是当今的家长,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孩子“关”进一个狭小的天地。要支持孩子多接触社会,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用“说”、“写”、“听”、“看”等方式跟方方面面的人接触和交往,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这样,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交能力一定可以得到增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