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乃父母之共性,然而,常听父母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实际上孩子并不“愚化”,只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用一点点不那么难做的“策略与技巧”,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交流与沟通——洞察孩子内心世界的窗口 父母和孩子能否沟通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有些家长往往不能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动辄教训,造成孩子有畏惧感。在与孩子交谈之初,可以问一些跟双方都无关系的中性问题,如“今天刮什么风?”等等,使孩子感到轻松而乐于参与。切忌问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或对孩子是敏感而不愿立刻面对的问题,如“是否又被老师批评啦?”这些话题会使孩子在谈话的开始就感到紧张与焦虑,而产生对立情绪,这样不仅影响谈话质量,而且孩子以后也不会乐意接触你,与你讨论问题。在谈话中,还应注意不要限制孩子的思路,譬如问:“是不是跟同学学的?”这极易造成暗示,使其失去自主判断的可能。 对孩子在谈话中显示出来的焦虑、哭泣等强烈情绪反应,大人千万不可惊慌失措,这会使他觉得你缺乏主意,同时,孩子也会因此学会用“撒野”来威胁大人,适当的表现是沉着而不慌乱。谈话时,孩子经常会讲一些大人始料不及大为惊讶的事,父母千万不能大惊小怪,而应抱着“此事并不奇怪”的态度,否则,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会随之下降。与孩子交谈时间也不宜过长,结束谈话必须顺利而自然。在谈话中,尽量把你当成孩子的朋友,与孩子的交谈内容可广一些,较多地关心孩子成长中的难点,如身体发育、做人、情感等。 其实,孩子喜欢和父母交谈。愿意父母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更愿父母了解并清楚自己的苦闷和烦恼,他们也希望通过交谈了解父母的思想感情和希望。 言传身教——孩子行动的准绳 父母常这样说:“这孩子说死也没用!”正因为“说死了”,所以才没用。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当载有最新信息的语言第一次发出时,对大脑刺激最大,印象最深,以后每重复一次,其印象就会依次递减,重复次数多了,就会使大脑关闭其接受系统。有些父母虽对子女的期望之心恳切,但自己却“身歪影斜”,还板起面孔喋喋不休地“教训”孩子。孩子是从模仿中学习的,他们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较接近父母,父母如不严格要求自己,不按孩子的心理特点教育孩子,总是宽于待己,苛刻孩子,是取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 父母在“言传身教”中,常不注意这一点,“闻过则改”。在家庭里,有时会出现孩子指正父母缺点的情况。比如,父母和邻里闹磨擦,孩子提醒:“别骂啦,多难听!”一般来说,孩子纯洁、无私、坦率,他们在幼儿园、学校受到大量的正面教育,一旦见到父母言行不符,往往会直言不讳地批评指出,这时候,做父母的必须要有这样的修养:一要听得进、二要想得深、三要改得快,这种“闻过则改”的行为对孩子是最好的“身教”,这不但不会失去尊严,反而加强你同孩子的感情。在你的影响下,孩子也会乐于接受并改正你指正他的错误。 记住,重视并检点你的言行,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因为,自尊和自爱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包办——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凡事都要去做一做,用大人的眼光是“爱逞能”,从心理上讲,这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发展的开始。父母总希望孩子事事成功,但有些父母看到孩子遇到一些困难就沉不住气,急于包办代替,始终不让孩子独立活动,事后又抱怨孩子无能和缺乏胆识,事事要父母作主。 常有这样一幅画面:父母一边收捡孩子杂乱的房间一边说:“我不可能跟你过一辈子吧?”放手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放手让孩子决定该做的事,这样有助于建立他的自信心,能发展其独立性和创造性。父母决不能代替孩子干某件事或对他说你可能比他干得更好,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实践,让孩子对各类事物的性质和用途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老是怕孩子犯错误,采取万全保护措施,不但不能鼓励孩子,反而会给孩子增添压力,导致孩子失去尝试新事物的愿望与勇气。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委任孩子一些肩负责任感的“家庭值日官”等,让其认真履行“官职”时,从中体会酸、甜、苦、辣,发现其参与的价值。 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时,应使用请求语言,而非命令方式,如此可使孩子感受到尊重而乐于做事。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穿衣服、洗脸等是他们自己的事,用不着父母经常操心和帮忙。不要总以为孩子不行,那样会助长他对你的依赖性,要知道,自强自立是做人的根本,才干是通过实践锻炼出来的。 正视错误——纠正孩子行为的镜子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不犯错误,当孩子的行为明显有错或十分严重时,父母切匆惊慌失措或听之任之,你要搞清他为何犯错,对于因好奇心和求知欲所造成的失误,你应鼓励他先把眼前的事做好,进而学习更困难的事;而对品德方面,如偷盗,则必须让他明白这是可耻的,且法律不允许的;而对生活中的小错误,则让他明白自己这样做必须对后果负责。如孩子执意要睡到了早餐时间再起床,那么午饭前不要给他任何东西吃,这样的尝试和教训也许会让他记住一辈子。 当你指正孩子的错误时,孩子可能不同意你的看法或不大领会你的意图时,不要用“小孩子懂得什么”之类的话来压制他,更不可硬性规定这可以做那不许做,这会引起他的对立情绪,继续错误行为。当孩子固执己见,不接受你的忠告,听不进你的话时,要有耐心,切不可打骂,不管多大的孩子,都不愿当众受到大人的责训和羞辱,感到这是一种耻辱,他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特别是他的朋友。你不妨放下架子,用一腔柔情对待孩子,用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大多数孩子吹软不吃硬,这样,孩子会慢慢恢复理智,聆听父母的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