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飞向童话王国的一只雏鹰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独生子女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周冠,一个年仅13岁的中学生,已有3年的创作生涯,完成了两部大部头童话,共30多万字。其中,第二部童话《啥利·波特在中国》已在《东方家庭报》和《小天使报》连载;河北少儿出版社又将该书作为2003年“贺岁童话”,春节前后将隆重推出。无疑,周冠是一个各方面出众的少年。那么,他是在什么样的教育条件下和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周氏一家人,听到了一个个具有启发意义的家教故事:

       在故事的摇篮里启蒙

      1989年元旦,那个红梅傲雪的日子,对于周文海和杨小志夫妇来说,可谓欣喜万分。那一天,“送子观音”将一个憨厚的儿子送至他们的膝下。小家伙生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这就是周冠。

      当时,周文海还是河南商水县的一位中学教师。一年到头,绝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学校里忙着教学工作,因此,婴幼时期的周冠大多数时间是和妈妈一起在乡下度过的。

      小周冠天资聪颖,自小就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还在襁褓中的他,就对周围的事物特感兴趣,看什么东西他都目不转睛。刚学会说话之后,就经常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诸如:小狗、小猫为什么不像人一样走路?小羊吃青草,人为啥不能吃青草?……儿子那些没完没了的问题,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妈妈杨小志来说,常常觉得难以应付。她知道,有些问题自己能讲得清楚,可是孩子听不懂,而有些问题,自己还真的难以说清。于是,她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将儿子的问题编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讲给儿子听。就这样,为了打发儿子的“问题”,杨小志每天要精心为儿子编出一个两个小故事。每每听着妈妈讲的故事,小周冠就高兴得直跳。

      周冠的记忆力很好,妈妈讲过的故事,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星期天、节假日,爸爸一回来,他就要跟爸爸做“故事交易”——先把自己肚里的故事“推销”给爸爸,然后,爸爸就得拿出更精彩的。那时,爸爸每次回家,零食可以不带,但故事一定要准备几个。渐渐小周冠听故事好像上了“瘾”,爸爸在家里,他总是缠着爸爸讲一个又一个。爸爸不在家时,他就围着妈妈转,妈妈做饭时,他就趴在灶台边,一边看妈妈调理着米面油盐,一边听妈妈讲故事;妈妈到地里干活,他为了听妈妈讲故事,不怕风吹日晒,也要跟妈妈一块下田;即使是晚上睡觉,他也是在妈妈的故事里进入梦乡的。

      听得多了,小周冠也能像爸爸妈妈一样讲故事。到他三四岁时,周文海夫妇经常发现周冠要么是抱着小猫说个不停,要么是抱着小板凳自言自语。开始,他们感到莫名其妙,经过仔细观察得知,原来小周冠是把家里的小猫、小鸡,甚至桌凳、衣物都当作自己的“听众”,在给它们讲自编的故事。偷偷地仔细一听,嗬!小家伙还真讲得有头有尾、活灵活现。

      那时,小周冠自己编讲故事十分着迷,白天对着室外的小草、小树或者室内的满屋家具,他要津津有味地讲;晚上躺在床上搂着自己脱下的衣服,他还要讲。起初,爸爸妈妈还时不时地顺着他讲的故事内容,帮助设计结尾,增加有趣的情节。

      就在周冠编讲故事兴趣正浓的时候,弟弟出世了。他比弟弟大三岁多,等弟弟会说话之后,小哥俩便开始了合作——常常是他讲弟弟听。时间一长,他好像觉得这样一个讲一个听,并不过瘾,便将讲故事变成了“演戏”,小哥俩分别在他编的故事中扮演角色,比如,他演“大脸猫”,弟弟演“蓝皮鼠”,他演“好人”,弟弟演“坏蛋”等。

      一天妈妈出门办事回来,发现周冠将弟弟绑在盆架上,妈妈吃惊地正要批评他,小家伙赶忙解释:原来是他让弟弟演一个坏蛋,结果被他演的好人抓住,绑在盆架上表示惩罚。

      在玩具的诱惑中开发智力

      鲁迅先生曾把玩具喻为儿童的天使,对此,周文海夫妇的体会也许更为深刻。

      在采访中,周冠的父母曾这样告诉记者:“他从小至今是一个很爱玩又特别会玩的孩子。当然,我们也从不干预和阻止他玩。”

      不阻止孩子玩,这也许算得上是周家教育的特色。

      作为一个教师,周文海深知教育的要义,更知道培养好儿子的责任。为了开发儿子的智力,培养儿子的兴趣,周冠5岁生日时,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一盒识字积木和一个识字魔方。捧着这两件变幻无穷的玩具,周冠的小脸蛋笑成了一朵花。爸爸告诉他:这两件玩具不仅能玩,还能在玩中认字。经过爸爸简单的示范,小周冠很快掌握了这两件玩具的原理,从此,他整天爱不释手。

      看到儿子玩起这些东西十分投入,周文海又对儿子这样承诺:“你要能把这上面的字全认下来,爸爸就给你买好看的图画书;要能把打乱的魔方恢复成原来的模样,爸爸再给你买更好玩的变形金刚。”

      小周冠脑袋一歪,撒娇似地问道:“真的吗?”

      “真的!”爸爸肯定地回答。

      谁知,不到两个月时间,小周冠全认下了两件玩具上的字句,而且玩起魔方拼图时比爸爸妈妈还要得心应手。周文海自然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给儿子买了一件变形金刚。接过这“洋玩艺”儿,小周冠如获至宝,整天抱着它形影不离;睡觉时,也要把它放在床头。从此,凡是儿子做了一件令大人满意的事情,周文海夫妇就奖给他一件玩具或一本图画书。小周冠自然高兴,每次接过新玩具,还特意要请爸爸妈妈陪着玩上一会儿。爸爸妈妈也不失时机地在玩中对儿子进行教育和智力开发。

      不久,小周冠有了四驱车、飞机、跳蛙、手枪等两大箱心爱的玩具。在他的眼里,这些玩具不仅是他的伙伴,也是他的“部下”,在摆弄这些玩具时,小周冠大多选择的是“大兵团游戏”——把多数玩具都搬出来,摆得满地都是,像一兵一卒似地由他指挥。面对这些不同形状、不同种类的玩具所表现出来的各异风采,小家伙常常高兴得手舞足蹈。玩尽兴了,他总是好把这些制作精巧的东西编在自己即兴发挥的故事之中,使它们一个个变成了富有生命力的、能说会笑的飞机哥哥、坦克弟弟。而他则从中体会着无穷的妙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