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北方冰城哈尔滨已经暑热消退,清风飒然。但打工母亲孙桂荣,却兴奋得夜不能寐。她的两个儿子分别被中国政法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创造了教育神话的寒门母亲孙桂荣,从第一个儿子出生,就开始将儿子的成长教育写进日记。在近30年的岁月流逝中,她记下了整整3大本日记。透过篇篇日记,孙桂荣那近30年的母爱之情跃然纸上…… 寒门母亲缔造的教育传奇背后是点点滴滴的爱 1973年,我和俞胜扬结婚后,因为我们工作的哈尔滨电表厂住房紧张,我们分别住进男女单身宿舍。大儿子俞雷出生两个月后,我们一家人搬进了单位的“妈妈楼”。“妈妈楼”是一个房间分为两家。里边一家有9平方米,外面一家因为要给里面一家留过道,只有五六平方米。屋里放一张床、一个小桌子就满满的了,地下连身都转不开……1976年9月,我的二儿子俞亮的出生,让这个家更加拥挤、艰苦。母爱是一种源自生命的情感。我告诉自己,我是母亲,日子可以清贫,但给予孩子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应该是富足的。我决定将孩子们的成长记录到日记中,让他们的生命在岁月中留下回忆的足迹,也是给自己一个时刻鞭策的镜子。 “我到托儿所去接俞雷,发现他的脸上破了两块皮,很是心疼,就问他脸是怎么坏的,当得知是被其他小朋友挠坏的后,我意识到,孩子将来会更多的面对反对的意见以及矛盾侵犯,如何处理将决定的将来成长。我边走边耐心的对儿子说:“以后要和小朋友好好玩,不许打架。别人打你,挠你,你要告诉他打人不是好孩子,千万不能再还手去打他,因为他打人就不对了,你再还手去打他就更不对了。”我有一次就听到一位家长对孩子说:“他要是再打你,你就使劲打他,下次他就不敢打你了。”我真不知道这位家长是怎样想的,这样教育孩子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代(带)来什么影响?这样只会促使孩子一点也不忍让,一点亏也不吃,只想占便宜,长期下去,孩子将变得狭隘、粗暴,不堪设想。(1977年4月5日) “教育和成长是一场漫长的人生建筑,儿时是地基阶段,只有地基牢实才可能在将来拥有矗立的厦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同面对一棵树,小时枝杈弯曲了,不及时的纠正,等长大了长粗壮了,再想剪断,不仅吃力,树本身也会更疼的。我注意着两个孩子的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我到托儿所接两个孩子,他们俩手里各拿着一个苹果,都是托儿所发的。俞雷手里的苹果又大又红,而俞亮手里的苹果又小又有点烂。俞亮不高兴地撅(噘)着小嘴说:“我哥的苹果那么好,我的苹果一点也不好,阿姨怎么不给我好的呢?”我听了孩子的话,没有单纯的哄孩子,我想,做父母的应该懂得怎样去引导孩子去认识这个问题,就对俞亮说:“苹果不能都长的一样大,一样好。有大的,有小的,有好的,有坏的,如果大家都要好的,那坏的给谁呢?如果给你好的,这个坏苹果就得给别的小朋友……把好的让给其他小朋友,这才是好孩子。”俞亮听了我的话,说道:“妈妈,我记住了,以后再发苹果,我就要坏的。”可有的家长对孩子说:“咱们跟别人一样花钱,凭啥给咱不好的。再分苹果你就拿大的好的!”这样的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多吃一口,却不知道给孩子灌输了自私自利的思想,使孩子从小就以我为核心,斤斤计较,这是很危险的。(1980年3月4日)” 最可怕的不是生活如何艰辛,而是心灵是否阳光富足。虽然日子一直在窘迫中前行,但让我安慰的是,两个儿子的心里却一直是灿烂的。1981年元旦,单位又新分了一批住房,我们里屋那家搬走了,整个房间都属于我们一家了。住了7年的6平方米,一下拥有了17平方米的大房子,虽然因为没有家具,房间显得空空荡荡,一家人都很高兴。我相信,身教胜于言教,二儿子俞亮上三年级时让我更深刻的懂得了这一点。 “今天早上出去跑步的时候,感觉天异常的冷。刚刚6点多一点,俞亮就急匆匆吃了饭就要去上学。想到他天天走的这么早,饭也吃不好,我又总要起大早做饭,我就嘀咕着让他把开教室的钥匙给别的同学。我满以为俞亮会同意我的意见,可我想错了,俞亮不高兴的说道‘你这个妈妈真不善良,让自己的孩子在家睡懒觉,让别人家的孩子早早去开门。你以前不是总告诉我们要先人后己,助人为乐吗?这次你怎么忘了呢?’我的脸一下就红了起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我的心还是难以平静。在孩子面前,做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想要让孩子信服,首先必须自己能够以身作则。(1985年11月10日)” 品行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只要你是一颗种子,就不要怕土地的贫瘠 让我安慰的是,两个儿子的学习成绩都非常出色。但我丝毫没有懈怠对他们品行的培养。为了让他们养成勤俭的品格,我没有一味的强硬的不给他们零花钱,他们上学后,我每个星期给每个人一角钱,让他们自由支配,但钱的用途一定要记账,我好随时可以查看,监督。这样的氛围熏染下,两个孩子不仅都很节俭,还很懂得分担家庭的困难。他们经常利用周末去拣拾废品卖钱。1989年的暑假,只有15岁的俞雷坚持去了一家笼网厂勤工俭学。作为母亲,我的牵挂和不忍每日缠绕,但俞雷却一直坚持着。 “今天俞雷勤工俭学整一个月了。我去帮他领工资,当我接过那200元钱的时候,我的双手不停地抖起来。我不熟悉笼网厂的工作性质,但从每天早晨6点钟离家,晚上6点钟到家的时间上,我能够想像出工作的辛苦。这200元钱,凝聚着俞雷的多少汗水啊!俞雷却很兴奋,不停地对我说着:‘妈妈,谢谢你!谢谢你!这一个月的勤工俭学不仅让我接触了社会,更是经历了一场锻炼,让我知道了做工人的辛苦和金钱的来之不易……’俞雷的话让我感到了安慰,我的心没有白白的疼。(1989年5月25日) 大儿子俞雷性格沉稳,勤奋。二儿子俞亮好动一些,也贪玩一些。我对俞亮的操心也就多了一些。1992年,俞亮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因为0.5分没能进入省重点高中哈尔滨师大附中。俞亮的情绪变得非常低落,整日的闷闷无语。他爸爸不停地跑师大附中,终于努力到自费去读(哈尔滨)师大附中的机会,但学费却要每学期3600元。对于一向清贫的我们的家来说,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一家人为钱都拧起了眉头。看着失魂落魄的俞亮,想到没有着落的学费,我忍不住哭了。这时,俞雷对我说道:“妈妈,你这样是不对的。我弟弟已经够难过的了,你这样只能让他更灰心。作为父母的你们,以及哥哥的我,现在最重要的不是陪他一起伤心,而是应该鼓励他高中这个阶段怎样去努力……”俞雷的话让我一下警醒了。一个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很多波折,但只要有爱和信念在,一切都会好起来。那天,我给俞亮写了一封信——俞亮:我是你的母亲,又是你的朋友,我想以一个母亲和朋友的双重关系(身分)跟你说几句话。虽然你以0.5分之差没有像你哥哥那样,进入理想的省重点高中,但你现在已进入市重点,希望你以满腔热情的高昂情绪去迎接高中学习。虽然学校远,困难多,但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的坚强意志。只要你是颗种子,就不要埋怨土地的贫瘠,要冲破严寒冰雪的封锁,要经得起疾风苦雨的洗礼。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你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只要去努力了,该成就的就会成就的,如果不努力,即便进了一所教学质量多么好的学校,也成就不了什么……俞亮终于振奋地投入到学习中,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1993年8月,俞雷以全省第4名的成绩被天津南开大学国际金融系录取。回想孩子在高考前的多少个夜晚,伴着8瓦的台灯,学到深夜只能吃块馒头、糖蒜的情景,我的心里就酸了起来,我这个母亲做的不合格啊!但俞雷却没有丝毫的埋怨和不满。俞雷在第一个学期就被评为一等奖学金,一年600元的奖学金,以及每个月39元的补贴,着实让我们减轻了很多负担。一次,俞雷写信告诉我,学校要求每名学生订一套书,要130元,他从大二年级学生那里借到了这套书,为我节省了130元钱,让我和丈夫用这些钱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就当作是他买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