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钱与小钱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父母必读

内容提要:

无论多少,钱都凝聚着人的劳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会有大钱和小钱。每一个成人应该想明白的是,钱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尊重它?我们对钱的态度是如何对孩子产生影响的?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花零钱遭遇的尴尬

      一次乘公共汽车,我看到一位约70岁的老人在买车票。她一枚一枚地数着硬币,分币和角币都有。售票员虽接过了钱,却满口怨言:“这钱给谁,谁都不要。现如今只有老头,老太太用这种钱买票,要是给年轻人,他们顺手就扔到窗外去了。”那种轻贱的眼神让人浑身不舒服,那位老人像犯了错误的孩子,低着头,一声不响……我不忍看着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如此尴尬下去,便说了一句:“宪法赋予硬币自由流通权,谁都有权使用。”售标员扭头瞪了我一眼,不再吱声。

      这位售票员大约30岁,会不会是一个幼儿或小学生的妈妈呢?如果她是,那么面对自己的孩子,她将会以什么态度去处理那些属于大钱零头的小钱?如何看待“钱”以及钱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经常遭遇到以钱为媒介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常常让父母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把握分寸。

      实际上,“孩子”与钱这样的难题,属于“清官难断”一类的话题,很难用明确的界限划分出是与非,它涉及情感,涉及物质需要,涉及精神需求,涉及什么是欲望满足适度等价值观和教育观。

      一分钱的价值

      一分钱到底有什么价值?时代不同,它在人的收入中的比重不同,给人的印象也不同。

      记得我在中学时,全班合订一份报纸,每人要交一分钱。一位同学在向父亲要这一分钱后,第二天他的父亲向他要收据。受委屈的同学拿不出收据,空口解释只能增加家长的怀疑。无奈他请我去他家说明,因为我是班长。那天,我为了一分钱做了人生的第一次“人证”。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可如今,每当回忆起此事,我心中总会泛起隐隐的酸楚。

      整整一代人都是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长大的,有多少人为这一分钱受到了激励,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感受到对钱的价值的尊重。

      寻找“适度”

      有人说“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也有人说“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每种说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一定的模糊性。当我们把两句话综合到一起,便会产生一些新的启迪,那就是要让孩子在“穷”和“富”之间设一个适当的度。

      这个度怎么设?从物质享受层面上来衡量,我建议上孩子在用钱方面处于中等水平,家长要考虑孩子同伴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使自己孩子的状况比这个平均水平略高或略低一些,既不要让孩子因为钱少而自卑,也不要让孩子因为钱多成为让同学羡慕的“小阔佬”。而要让孩子看到,人际关系中,人们最终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和个人的品德,而不是钱。

      除了数量的控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用钱,让孩子在自主支配的使用中学会计划用钱和合理用钱,做好钱的主人。

      花钱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物质享受,一种是精神享受。“享受倾向”的取向,在学会用钱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引导孩子权衡用钱倾向时,要让孩子把眼光放远一些,除了解决必须的物质需要,还要争取获得更多的,积极的精神享受(学习,发展和正当的娱乐)。这些也是对未来的投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