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用猪肉做菜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要求做到平衡膳食。食谱的安排就应该是多样化的,不重复,不单调,荤素搭配,营养合理。一般认为每周安排3~4次猪肉就可以了,其他时间可安排鸡、鸭、鱼、蛋、牛羊肉、豆制品等。尤其是孩子不宜多食猪肉,因为猪肉中含有动物脂肪,这些脂肪大多是饱和脂肪酸,这种饱和脂肪酸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造成成年以后血液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不正常,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同时,脂肪中过多的热卡会沉积在体内,变成脂肪积蓄起来,容易造成肥胖。而肥胖的隐患更多,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即使是瘦猪肉,脂肪的含量仍高于牛肉及其他动物食品,而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又低于牛羊肉。 忽略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在食谱安排上,不重视豆制品的营养价值,是很多家庭存在的一种观念。认为只有吃了鸡、鸭、鱼、肉才算是荤菜,而恰恰相反,大豆制品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以与肉类相比,有的甚至超动物类食品,如100g瘦猪肉含蛋白质20.3g,100g香豆腐干的蛋白质含量也可达16.8g,而豆腐皮和腐竹则达42~44g。因此,当孩子在膳食中缺少动物食品时,豆制品可以代替荤菜。尤其是不爱吃肉的孩子,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豆制品零食,如卤干、素鸡等。而且经过加工的豆制品,消化吸收程度可达92%~96%。 粮食过于精细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也开始讲究起来,许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食物时是米越精越好,面越白越棒,怕孩子吃粗米杂粮不消化,一律拒之门外,故使不少孩子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其主要原因是膳食调配不合理。 我们作为主食的大米和白面,是供给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精白米面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损失较大,长期以此为主食,很容易导致营养素缺乏症,如维生素B缺乏可引起脚气病,如维生素B缺乏可引起脚气病,出现头痛、失眠,严重时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全身浮肿,表情淡漠等等。因此,食物的选择必须是多样的,主食越杂越好,食谱越广越好。提倡吃粮食时粗细搭配,因为二者营养素不同,这样可使各种营养素相互补充,特别是氨基酸补充后,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价值。粗粮、杂粮含膳食纤维,对儿童健康有益。粗粮感觉不如细粮好,但如果粗米细做,巧变花样,不但好吃好看,而且营养更全面。 米面在加工过程中,表皮除去40%左右,其消化吸收率就会降低15%。尤其是植物性蛋白,需要调配食用,因为它质量较差,被人体吸收利用不多,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全面。为了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食物之间要互补。 忽视微量元素的补充 随着饮食模式的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膳食中补充了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一些营养不良性贫血患儿正逐年减少,随之出现的营养方面的缺陷是膳食当中矿物质、微量元素的不足。可是大多数父母只注意蛋白质、维生素等,对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不足却不以为然。因此近几年来,儿童由于膳食当中微量元素的不足而造成一些疾病。 忽视微量元素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锌含量不足,目前由于动物食品摄入较多,故不太缺乏铁。在两年前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我市(南京市)儿童严重缺锌在17%左右,轻度缺锌在50%左右。中国营养学会要求在儿童每日膳食当中锌要达到10mg,可是不论膳食怎样安排,锌只能达到4~6mg,远远不足,而锌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关系,如免疫功能、细胞分裂等。 长期饮食中的锌不足,可引起小儿食欲不振、味觉异常、生长缓慢、身材矮小、口腔溃疡,容易感染疾病。钙摄入不足,造成小儿毛发稀少发黄、烦躁好动、多汗、骨骼改变呈现X形腿、O形腿等。 因此在儿童每日的膳食中,要选择一些含锌含钙丰富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