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平米斗室里打造的教子经

——张锦池教子成才之道

作 者:
金池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现代家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有一位叫张锦池的父亲,培养了一个成功的儿子张笑宇。张笑宇在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获全额奖学金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张锦池的成功教子经验可概括为一句话:“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下面是张锦池教育儿子的一些片断。

      笑宇是1974年3月7日生的。当时张锦池因“家庭历史”问题,一家三代五口人挤在一间十平米的斗室里。张锦池是个书呆子,一有时间就看书,一看起书来就入迷。屋里实在没地方,笑宇和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就只能在炕上玩。他们见爸爸看书时,经常跑过来,食指信手往书上一戳:“爸,这是什么字?”爸爸就漫不经心地告诉他们,而仍看自己的书,无意中竟使孩子认了不少字。

      教子经验 笑宇3岁时的一天,信手戳着的是个“孝”字。爸爸告诉后,孩子又问爸爸:“爸,什么是‘孝’?”爸爸笑着说:“孝,就是给奶奶捶背,给爸爸、妈妈挠痒,就是心疼奶奶、爸爸、妈妈。”此后,只要爸爸一问:“儿子,你孝不孝?”他就兴高采烈地说:“孝!要我干啥?说吧!”

      孩子总喜欢沿着父母鼓励的方向发展,笑宇也是如此。你越是夸赞他知道关心人,他就越是关心人。

      1978年秋天,张锦池被借调至国家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参加《红楼梦》注释工作。行前,张锦池对笑宇说:“儿子,你要啥?爸从北京给你买回来。”万万没想到一个4岁的孩子竟摇摇头,说:“爸,你太瘦了,多吃点好的,我什么都不要。”说得爸爸热泪盈眶。

      孩童的心洁似白纸,问题在于你如何施彩。其中最重要的一笔,就是自幼培养孩子的爱心。孩子能体贴父母,体谅他人,做父母的也就省心。父母对他的希望和要求,他就会自觉去实现。

      笑宇4岁以前,除了楼上的小红姐送给他几本小人书以外,没有任何玩具。他经常到爸爸的书架上拿书玩,甚至坐在窗台上学爸爸看书,书拿颠倒了都不知道,而一看就是半天,真不知是什么在吸引他。爸爸怕他养成一种孤僻性格,于是便花了十二元钱买了一台小收音机给他做伴。而这台小收音机竟成了他的启蒙老师,使他对音乐、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笑宇5岁半时家搬到哈尔滨师范大学院内,他才入幼儿园。教育系的专家经过几次测试,说他是园内两个“超常儿童”之一,智商为"150"。他母亲又教他十位数的加减法和个位数的乘除法。可省里规定儿童入学的年龄是7周岁。闻知附小的校长是位严正而慈祥的老太太,张锦池便与妻子领着笑宇径赴她家充当不速之客,恳求面试,以期让笑宇6岁入学。这位老校长知道他们的来意后,严肃地拒绝了,但当她将目光转移到文质彬彬站在一旁的笑宇身上时,却情不自禁地问了他一个问题:“1+2+3+4+5+6+7+8+9+10等于多少?”张锦池和妻子一听,心都凉了。可笑宇思考了一会,不慌不忙地说:“一个10了吧,两个10了吧,三个10了吧,四个10了吧,五个10了吧,55。”老校长又问他是怎么算出来的,接着又问了他十来个问题,回头对张锦池说:“下星期一至星期三考三天,你下星期三下午3点领着孩子到学校里去,让老师们共同考考他再说。”

      笑宇考毕,从楼上下来,显得无精打彩。回家的路上,母亲问他害怕不害怕,他不解地说:“害怕什么?一屋子都是老师。”爸爸问他考得怎样,他失望地说:“我都回答上了,可老师没有说我能录取。”吃晚饭时,笑宇贴着母亲的耳朵问:“妈,什么是‘小天才’?”爸爸一听,便问:“儿子,你怎么问这个问题呢?”笑宇说:“屋里的老师,你提一个问题,他提的一个问题,我都回答上了。老师说:‘你真是个小天才啊,问不住啊!’”爸爸听了,款款地说:“天才就是勤奋。小天才就是从小便勤奋好学。你刚6岁,便想上学,去接受老师们的考试,而且做到心里不害怕,所以老师夸你是个小天才,认为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教子经验 张锦池没有一味夸赞孩子的聪敏,他知道让孩子懂得勤奋比天资更重要。因为,越是聪敏的孩子,就越容易变成“小聪明”。而孩子一旦好玩弄“小聪明”,将来也就难以成器,即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回忆笑宇的成长过程,张锦池从来就没有说过“你没出息”,而总是说:“儿子,你将来一定会比爸强。”爸爸越是说他将来一定会比自己强,他就越奋发向上而不骄不躁。

      笑宇是幸运的,他不但被哈师大附小破格录取了,而且所在的四班是全年级最好的一个班。他喜欢写作文,爸爸就说:“儿子,你本来就有文学才能,又有陶老师这么好的老师教你,你将来搞文学,一定会比爸强”。后来,爸爸见他又对数学下功夫,又说:“儿子,你本来就有数学才能,又有范老师这么好的老师教你,你将来搞数学,一定会取得成就。”于是,笑宇又迷上了数学。

      笑宇升初中时,由于区里下令取消了重点初中,笑宇只好就近入了一所条件、设施极不完备的学校读书。有意思的是,区教委和市教委组织的文史地数理化各项竞赛虽然都有笑宇,也获过几次奖,可他的精力用去的却似乎只是十之二三。因而课外时间除了睡眠吃饭以外,几乎全部用在打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滑冰、种花、养鱼以及阅读中外名著和欣赏音乐上。笑宇的外祖父怕他精力过于分散,考不上师大附中,就要父母说说他。而张锦池则认为“小花盆里栽不了大树”,凡有益于“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事都可从不同的方面开发孩子的智力,还是让其自然发展为好。笑宇的母亲亦赞同这一认识,甚至比张锦池更开明。所以,笑宇的思想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思维能力亦获得长足的发展。

      笑宇考入附中,成绩是“擦边球”。当他告诉爸爸考试成绩和已被录取时,张锦池笑着说:“儿子,你真行,一分也没浪费。”笑宇低下头,脸红了。张锦池自知失言,又笑着说:“儿子,爸当年考入上海中学,成绩也是如此,这就叫有其父必有其子。后来考进北大,靠的是别人每天学习八小时而我每天学习十小时。你的潜力大着呢,将来超过爸不成问题。”笑宇果然更勤奋好学了,成绩也直线上升,高三时成了全年级可数的尖子生之一。高考的作文虽只得了个及格分,可还是以609分的总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而那年高考成绩达600以上者,据说全黑龙江省只有17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