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的无奈 “现在的孩子简直太会也太能花钱了!”家住长春市绿园区的孟女士如是说。她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和丈夫每个月的工资合起来有1800元。她的儿子10岁,在绿园小学读二年级。儿子6岁时就会自己花钱买小食品了。 孟女士说:“几年来,每天儿子向我要两元钱,主要是买小食品、雪糕、小玩具。到双休日时,儿子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买一支冲锋枪、一个变形金刚,一般不会超过20元。但一到节假日,儿子就会狮子大开口了,比如今年春节时买了二百多元的电动车,可玩了不到半个月就不玩了;“五·一”买了一辆五百多元的自行车;“六·一”要买一双三百多元的旱冰鞋。”当问孩子从他自己会花钱起,一共花了多少零用钱时,精细的孟女士竟拿出一个帐本,上面记着;玩具:6542元;小食品:5494元。孟女士无奈地说:“我的儿子现在简直就是一个小财迷。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他的小盒子里拿钱,我每天晚上都事先把钱放进去。 “你有没有拒绝给儿子零用钱的时候?”“好像没有。因为你拒绝不了啊。要死要活的。”许多家长都与孟女士有同感,觉得孩子已经开始主动地消费。但有许多要求让家长无力承担却又无法拒绝。 谁在挣孩子的钱 近日,当记者来到长春市百货大楼的麦当劳快餐店时,发现这里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并不为过。98%的顾客是孩子,有父母领着来的,有几个孩子合伙在一起的。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中学生,问他们是否总来这儿消费时,他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当然了。”有一位初二的学生竟自豪地称他曾创下一个月天天来吃麦当劳的记录。“你家给你这么多零用钱?”旁边一个孩子抢着答道:“他爸是大款,每个月都给他七八百元零用钱呢!” 在一些学校,记者问孩子们喜欢吃什么、喝什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爱吃麦当劳、肯德基,喜欢喝可乐、雪碧。问到爱穿什么衣服时,很多人脱口而出:米奇、史努比、加菲猫等“洋品牌”。 零用钱究竟用到什么上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发现孩子们的零用钱基本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饮食。小食品、饮料、西餐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小食品,一些儿童购买零食,只是想得到食品中的玩具或卡片。许多男孩毫不犹豫地买了无数袋小浣熊干脆面,买到手后,拆开面袋,取出卡后就将干脆面扔进垃圾桶。 ——玩。电视里放什么样的动画片,市场上就出现了与之相关的食品、玩具,小孩就疯追。电视里放《数码暴龙》的动画片,一种名叫“数码牛肉丸”的膨化食品因附送“数码暴龙”的卡片,特别好卖,前段时间F4流行,F4的各种画册就脱销。 ——抽奖。在一些商店里,经常有学生前去抽奖,抽奖点旁的纸牌上写着:花五毛前抽上一张“宠物小精灵”、“史努比”的奖券,或是集齐150张“神奇宝贝”贴画,就可有机会获得大奖。奖品大到电脑、自行车,小到遥控车、滑板。然而,这种“好运”又有几个人能得到? ——追星。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成人化的消费倾向较为明显。他们在穿着上已不再满足孩子的正常状态,明星愿意穿什么,他们就去一追到底。 零用钱一个月到底是多少 国家统计局下属的一家信息公司,曾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消费先导城市进行了一次儿童消费市场调研,结果表明,五城市中0岁到12岁的儿童平均每人每月消费高达897元。 与这几个大消费先导城市对比,这个调查数据显然不适用于长春。在记者的几十个抽样采访对象中,最高的每月零用钱五百多元,最低的每月10元钱。绝大多数孩子每月的零用钱是在40元左右。仔细分析,有两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一是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400元)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反而更高;中等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在800元到1400元之间)对孩子食品和服装方面的支出比例较高;而高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1800元)则更注重孩子的教育,用于孩子教育的比例最高。二是家长的文化程度越低,越注重孩子的吃、穿;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