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们淡忘了的有关家访的话题近日又被重提。有关专家认为,家访作为老师和家长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孩子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希望这个话题的讨论能使教育工作者对家访重新重视起来。 一位家长对记者说:“我们曾向教育部门反映过多次,希望能重视家访,但我们的孩子中学上了6年,除了我们夫妇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训斥之外,老师从来没有家访过。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我知道家访对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多么重要。” 但一些教师在接受采访中则认为,今天的时代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和心态也与以前大不相同。作为教师当然愿意通过家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可有时候就觉得这种方式是不是过时了?因为有些家长明显表现出对家访这种方式不欢迎。这让我们当教师的感到非常困惑。 这位老师的困惑很有普遍性。在某中学就职的李文秀老师说:“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家长的‘私人空间’概念非常强,不喜欢别人去打扰。你去家访,你进门要脱鞋人家要倒茶,很是麻烦累人,折腾几次,自己都没心气了。“ 对于这样一种现象,有部分家长并不否认。他们说,现代通讯方式这么发达,电话、电脑、电子邮件,随便哪一样都是弹指之劳的事情,应该取而代之。但更多的家长则认为,这是不一样的。家长们更渴望能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和教师平等地交流。有些问题家长和教师坐在一起共同切磋,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对于孩子成长中的一些心理问题,家长可能观察得更加细致一些,在家访这样一个氛围中,他们更容易向教师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有些家长反映,现在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也像学生跟老师的关系一样,被教师叫到学校往那里一站,你就是一个“小学生”,你就没了尊严,不管你是身份,多大年龄,老师训你就像训小孩子。这种心理感受是难以言表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中学生不是特别喜欢老师家访,感觉老师家访会对自己形成一定压力。有些学生将教师家访误解为就是告状。 认为家访有些过时的虽大有人在,但持反对意见的呼声更为强烈。乌市职业大学张岩教授认为:“现在家庭与学校联系方式虽然多元化了,但仍不能完全取代家访。家访的面对面交流,能增强师生、家长之间的感情,更有效地解决许多教学实质问题,更益于孩子的成长,单凭网络、电话等通讯工具交流,太生硬、太公式化,也不深入,起不到面见的直接效果。” 有专家认为,通过家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的误差和盲点,都会得到全面反馈,相应的教育措施也便于及时调整;学生的家庭条件,某阶段突然出现的异常表现,都可通过家访了解清楚,有助于学校联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教育。 教育学家对家访淡出人们视野这一现象提出了中肯意见,他们认为家访这一传统方式不能丢,它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时代发展,家访也应与时俱进,因人因时对症制宜。譬如:初中生、小学生思想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家访的针对性应偏于他们;如果实际问题不多,电话能解决的家访就用电话解决;家访前老师应制定具体计划,有的放矢,尽量先与家长预先联系好,家访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影响大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