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外教育”,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自明。许多成才者在回忆其成长历程时都不无感慨:是严谨而规范的“课内教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是丰富而有趣且适合自己的“课外教育”促成了日后事业上的成功! 然而,生活中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没啥特长,就知道玩”,感觉“课外教育”无从抓起;或者:孩子十分迷恋某项课外活动,家长却不知如何帮忙。看来,在对孩子实施“课外教育”之前,家长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修养,至少应知晓自己该干点啥。 ——善于“发现” 孩子真正的兴趣与爱好往往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表现出来的,而这当中“家长的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至关重要。某女士在带女儿逛商场时偶然注意到:孩子在电子琴的演示台前驻足观看、久久不愿离去,那优美的琴声与演奏者的姿态深深吸引了她。等把电子琴买回家后,其女儿欣喜若狂、爱不释手,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该女士从此打消了想让女儿学美术、学英语的念头,专心致志地培养女儿主攻音乐,经过十余年的艰苦磨砺,孩子终于如愿以偿、顺利跨入了某音乐学院的大门。 ——正确引导 在健康、合法的前提下,无论孩子对何种事物表现出兴趣与爱好,家长都应适时引导、耐心启发,切忌:冷若旁观或以“不务正业”为由横加指责。某男孩对昆虫兴趣十足,母亲就有意带他去公园、野外采风,让他感受大自然的新鲜与丰富,告诉他:生命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将来有一门学问——“生物”会专门研究它,而你要学好它或有志研究它,就必须先打好文化基础才行……如果此男孩从此立志发奋,谁敢保证其日后不会成为“生物专家”呢? ——走出“误区” 家长在对孩子实施“课外教育”时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就是:个人心理补偿。家长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的理想没能实现,却盲目地把自己“未竟的事业”寄希望于下一代,而全然不顾儿女的兴趣与爱好。 音乐也好,外文也罢,无论孩子从事何种课外兴趣学习,其都需要家长为其当好“后盾”、搞好服务。因为他们精力有限、社会实践能力远不及成人,诸如:购买工具、饮食服装、交通安全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家长的悉心配合与支持。要知道:客观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成才因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