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家庭,夫妻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因而教育孩子时,都讲得出一套套大道理来。譬如:一些家长常以伟人、名人等做榜样教育,要孩子去仿效,以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奋斗;为帮助孩子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一些家长常上升到“理论高度”,“上纲上线”地为孩子推理出“影响前途”的危害来。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久而久之,一些家长哀叹:“该讲的道理,我们都讲了,但他还是老样子。现在的孩子真难教啊!” 其实,不是孩子“真难教”,而是家长的说教方式和内容值得商榷。 诚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些大道理,如爱国爱民,前途理想等不可不讲,因为这些关系到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但是,这些大道理较为抽象,涉世未深的孩子尤其是知识面很窄的少儿,很难领会。因此,倒不如多讲些“小道理”为好。 所谓“小道理”,即做人的基本道理。“小道理”具有“小”和“近”的特点,即往往从身边的小事谈起,一事一理,就事论理,帮助孩子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认识问题,这才适合未成年孩子认识事物的心理发展规律。如你要求他今后成为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人,你应先教他从日常接触的人爱起,如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等等。 “小道理”通俗生动。“小道理”从生活中提取,用俗语表达,小孩子容易理解。不少“小道理”不仅蕴意深远,还十分生动易记。一旦有针对性地跟他讲了,他会终身不忘。比如“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便是如此。 多讲些“小道理”,并非排斥“大道理”。恰恰相反,讲“小道理”其实是为孩子明白“大道理”作铺垫,许多“小道理”就蕴含着“大道理”。比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苍蝇不叮无缝蛋”等小道理便分别蕴含着“做大事先做好小事”、“防腐先律己”等深刻道理。类似的“小道理”孩子领会接受了,可能会成为影响其一生的“大道理”。 概而言之,“小道理”其实不小,并与“大道理”相得益彰。建议家长有选择地多讲些,并尽量讲好这些“小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