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找妈妈

作 者:
苏陵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妇女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天傍晚,我在院内与邻居小周聊天,她丈夫带着两岁的儿子在玩。忽然,孩子摔了一跤,哇哇地哭了起来,孩子他爸一面赶忙去扶,一面喊着“小周,快来!”她应声跑了过去……这一场景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不是有句谚语说“孩子哭了找妈妈”?

      眼见这件事,我突然心有所动,想起了近期《家庭教育》杂志中的一项调查来。这一问卷调查涉及四所学校,200名家长,有三项数据颇引人注意:一是学校开家长会,出席的“常委”是母亲,占74%,且十分认真,常缠着老师“开小灶”;父亲占18%,是“点卯”式的;还有替补的爷字辈的占6%;二是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中,签字负责与学校联系的,母亲占78%,且特别认真,毫不马虎;父亲占18%,往往是蜻蜓点水走走过场;三是一旦孩子有点过失或行为不端时,跟孩子“较真”唱白脸的是母亲,占82%,父母则经常身居二线,以“和”为贵。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曾多次接触了不少女企业家。一次在江苏参加座谈会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女企业家在谈及她们成功经历的最后,总是内疚地说上这几句话:“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我对家庭对孩子欠的账太多!”但是相反在一些男性成功人士的口中,我们几乎听不到类似的语言。这说明,作为母亲把对子女的教育一直耿耿地放在心上,而作为父亲却不太经心在意,又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家庭教育中阴盛阳衰的现象。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由于性别角色的不同,家庭分工的不同,母亲与父亲在对孩子教育的方法上不尽相同,但她们双方是不能替代的。如果说在家庭里什么都可以分工,但对孩子的教育是不能分工的。何况母亲的阴柔之美,父亲的阳刚之气,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呢!

      从实践情况看,为什么在一些单亲家庭中不少孩子出现性格乖僻,行为偏执?为什么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涉及犯罪的概率为大?这跟缺父少母偏颇的家庭教育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一些教育比较成功的孩子又大都与父母亲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有关。

      从古到今的一些教育家都一致强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共同肩负教育子女的责任。陶行知先生讲过:“作为父亲不能只教不养,作为母亲不能只养不教,养育孩子是父母一生不可推卸的大任。”傅雷先生也说:“孩子是站在父母的双肩上成长起来的,失去一方就没有了平衡。”这些名言名句都告诉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母亲都是轻重相等的主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