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看老师”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资讯报

内容提要:

孩子生病,父母都会知道去看医生;如果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父母该怎样去看老师呢?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最近我遇到几位父母,他们都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却害怕甚至不知如何与老师沟通。他们希望与孩子的老师交流看法,对老师的处理方式提出不同意见,但又担心说出来老师不接受,甚至可能报复孩子;不说吧,又担心孩子在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下心灵受到伤害。这确实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这里我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目的:你为什么去见老师?

      当孩子在学校出现一般的学业问题时,父母通常会主动听取老师的意见,也愿意与老师配合教育好孩子,这时与老师的沟通相对容易。但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遭受了不公正待遇,或者你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处理问题方式不满时,你就需要先问问自己:约见老师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当孩子遭受不公正待遇时,每一位父母都会生气,可我们去见老师时,并不是为了发泄你的怒火,而是为了与老师合作解决问题,因为要想真正改变孩子的处境,一定离不开老师的合作。所以千万要记住:你是去商谈合作问题,不是吵架。你可以在家里拍桌子瞪眼、向配偶或朋友诉苦,提前释放自己的愤怒,以便和老师见面时容易保持相对平稳的情绪。

      其次是态度:你如何对待老师?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尊重和信任,老师也不例外;只有当一个人感觉到被尊重和信任时,他才会愿意与对方合作,这可以说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要尊重老师的人格、感受,注意选择谈话场合,维护对方的面子。这很重要,你尊重他,他才愿意与你合作。再就是要信任对方,相信每一位教师主观上都是为学生好,也许只是方法不恰当,或是没有意识到对孩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当一个人感觉到你对他的人格的信任时,他也会愿意将个性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第三才是技巧:如何沟通?

      一是满足对方倾诉的需求。你要先克制自己的表达欲望,请老师介绍事件经过,这样既可以避免你犯偏听偏信的错误(孩子未必故意撒谎,但他只是从自己的立场来理解事情经过,不一定全面,对老师的不满中也难免夹杂着情绪和猜测),也有助于你理解老师的想法。在听的过程中你可以经常用点头、微笑这类身体语言或“嗯”、 “噢”的回应表示你在注意倾听,必要时可以重复对方的话,比如“您的意思是……”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有误。

      二是降低对方的心理防御。要理解老师见到你时也会紧张,担心遭到投诉,这时普通人的第一反应是为自己辩解、找理由。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你不必太在意,可以先肯定他为孩子好的用心。得到接纳和肯定时,他的防御程度就会降低,从而有可能听进你说的话。反之,如果你一开始就将矛头对准双方的分歧点,他的反应就很可能是防守反击,专心于找出你言语中的破绽,而不是全面理解你表述的意思。于是针尖对麦芒,你们在情绪的左右下为一点细枝末节争执起来,反而把会见的目的扔到脑后。

      三是保持弹性和灵活。见老师之前,你对要谈的事情可能已经有了一个看法,但你不要被先入之见所左右,要保持根据新信息修改既定目标的弹性,随时问自己:“原来的认识或结论是否需要调整?”你也应该让对方了解你的灵活态度,比如运用商量的语气:“如果是这样,我不知是否可以……”你要相信情绪和态度都是互动的,这意味着你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将影响对方,甚至起榜样作用。

      四是运用容易令对方接受的表述方式。简单地说就是"yes-no-yes"。第一个"yes"是先感谢对方提供的信息,强调你所赞赏的对方积极的一面或双方的共同点,"no"即是说出双方的意见分歧点和你自己的看法,最后的"yes"是再次感谢对方的支持与合作,表达继续保持联系的积极愿望。如果你能熟练运用这一技巧,就会发现其实大部分人是容易相互沟通和理解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可以在交谈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在相互尊重的气氛中交流双方的不同意见,最终达到增进彼此了解与合作的目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如何有效地与别人沟通,这些态度和方法也可以应用在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相处之中,尤其是在发生意见分歧时,有助于缓和紧张关系,争取双赢局面。老师在和学生父母见面时,如果能主动运用,相信也有利于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最终结果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显现教学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