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孩子的早恋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长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中小学生而言早恋如同初放的花朵。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早恋有上升的趋势,有人惊呼,这都是洋文化过量传入造成的,而且认为早恋也已经构成一个社会问题。然而,这看法未必尽然。对于早恋,家长听而愤怒,教师闻而不安,学生惶惑不解。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我们一向认为早恋有很大的危害,分散精力,耽误前途,乃至败坏家风、校风,也有损身心健康,弄不好会出乱子,造成终生遗憾。

      这样评说早恋未免有点耸人听闻。

      何为早恋?早恋到底有哪些表现和后果?如果追问起来,大多数人都觉得模模糊糊,我个人认为,早恋必须具备两个要素:第一,年龄段必须属于少年;第二,情感行为必须具有恋爱特征的实际内容。如果从以上两个要素去衡量,通常我们注意到的早恋,都不属于真实的早恋,仅仅属于不完全型早恋,而真实的早恋或者称为完全型的早恋,并不是很多。

      香港有位女作家曾对报界谈过他的早恋,读初中时她爱上同桌一位男同学,但不和他往来,还故意和女同学开玩笑,把他配给别人,但只要见到他,心里总是惶惶然。后来,她从他那借了几本书,又把书名和他的名字都写到日记本上,这样,她就觉得自己和他已经谈过恋爱,从此以后也就安然了。

      据说台湾女作家三毛读小学时,也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但她不曾表白,男孩子约她看一场电影,她答应了,过后却没有去赴约。

      我有一位在市群众艺术馆工作的同事,说他在初中时爱上一个姑娘,爱上以后他却再没和那姑娘说过话。

      有个姑娘告诉我,读中学时,她在上学路上爱上一个赶奶牛的,每天都渴望见到他,但从来都不肯接近他。

      这四个例子的共同点是一律封闭式的残缺型单恋,恋情只是存在于心理准备阶段并且结束于这个阶段。不同的地方是,第一例采取转移的象征的方式了却了自己的感情,后三例都是听任其自生自灭。这四个例子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她们属于感情丰富,智商较高的孩子。

      某中学初中某班,有八对男女学生,每逢周末就到一个隐蔽处聚会,自称夫妻,模仿大人的样子轮流请吃,第一对早恋的同学,是后来七对的媒人和样板。

      内蒙古哈伊河林业局某中学初中二年级一个女学生,给我写过一封信:“我班有个男生向我求爱,我不答应。有一天正在上课,他从外面进来把我叫出去,跪在地上手里举着敌敌畏说,如果我不答应,他就喝药自杀,我只好答应他。但没想到他后来总缠着我,我不敢对老师和父母说,因为他们只会教训我们,只好向您求教怎么办……”

      这两个例子的共同点是,一律属于真实的完整型早恋,不但表白了,而且有了几分狂热,但这种早恋又属于纯粹的模拟式的消极型早恋。这类孩子大都没有什么鲜明的个性,要么智商不很高,要么就是不爱学习,在情感上只有狂热,并不会长久。因此,这种早恋也最容易带来某些不良后果。

      美国19世纪田园派大诗人弗罗斯特在初中开始时就和他的女友订下终身,毕业后两个人就结婚了,而且终生心心相印。

      我有两个朋友,他们是夫妻,他们从初中开始恋爱,恋爱8年才结婚,前5年他们对此守口如瓶,几乎没有人发现他们是恋人。

      这是两例最富典型性的早恋,不但是直实完整的,也是积极美好的,发展得持久平和,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而他们当初也都属于品学兼优的孩子。

      从以上的事例看,简单的把早恋说成有害或者无害都是不全面的,应该因人因事分析对待。

      台湾的小学里,设有咨询室。学生有什么烦恼都可以往信箱里投信向老师诉说,老师收到信后也把解答的回信投进信箱。如果学生愿意到咨询室直接找老师谈,老师也给学生保密。这种尊重孩子感情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笔者曾走访过一位省级优秀中学教师。她说:“真正意义上的早恋,并不多见,初中男女学生之间的情感纠葛,大都属于界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那种朦胧状态,如果家长不横加干预,同学不起哄,往往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如果把握适度,这种情感也还有益于学习成长。怕就怕你给捅漏了,弄假成真,逼上梁山,逆反心理了不得,即使个别真需要干预的孩子,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待孩子要平等,平等尊重他们的感情,父母和老师如果肯做他们的朋友,他们才会接受你的引导。”

      不能说他的话不是经验之谈。治理早恋,疏导比堵塞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