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是一门艺术

作 者:
赵班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妇女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前些天与朋友聊天时,听到一则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

      我国有一对夫妇带着9岁的女儿去德国工作,女儿在当地小学就读,不料被同班的德国小男孩“爱”上了。有一天,女孩感冒没有来上学,小男孩在班上大哭大闹,说是她不上学,他也不上学了。还说,他一定要和小女孩结婚。闹得班级无法正常上课,无奈之下,通知了他的家长把孩子领了回去。

      回到家里,父母就认真弄清了哭闹的原委,对他说:“你的想法不坏,但结婚需要婚纱、西服、戒指,还要房子、汽车,可你现在什么都没有,如果你想和中国小姑娘结婚,现在就得好好学习,将来去挣大钱。”小男孩听了这一席话破涕为笑,乖乖地上学去了,再也没有哭闹,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听到这则故事,我突然想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段话,他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从德国式家长的故事里,我又一次理解了行知先生这段话的哲理。在教育孩子上,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不,我们从德国家长那儿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其一,要讲究一点环境氛围,注意时间、地点与场合,营造一个批评的宽松气氛。小男孩的家长在班上未动声色,回到家在调查研究后才实施“和风细雨”式的批评。试想如果在班上就火冒三丈,公开训斥,无疑会使孩子当众蒙羞,损害他的自尊心,使他产生对立情绪。我国在旧传统的家教中有“当堂训子”的说法,似乎不当众批评有错的子女有失家长的威严,这是唯我独尊思想的反映,显然在今天已经过时,我们不应再予以仿效。

      其二,要注意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所谓“势”是要指善于掌握事情的由头而顺其自然;所谓“导”,是指用反话正说之法去引领。孩子年幼无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说错话,做错事,甚至会有“出格”之举。但“童言无忌”,作为家长应该允许,不应求全责备。你看,这名小孩的行为实在荒唐可笑,但他是下意识的一时之兴,他并不懂得什么是“爱”。如果家长为此事“上火”,觉得丢了脸面而迁怒打骂,只能适得其反,往往口服心不服。如果因势引导,孩子不仅容易接受,也会使消极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其三,要坚持就事论事,点到为止,不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我们有些家长一遇到孩子出事,就气不打一处来。往往倾盆大雨,把昔日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一古脑抖落出来,搞“扩大化”,数落得孩子一无是处,这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难以增强改正缺点的信心。其实,今天发生的事未必与昨天前天的事有关联,即使有关联也不应“算总帐”。我们要就事论事,不要无限外延。这种批评看起来似乎有点简单化,三言两语而可作罢,但它符合孩子的思想单纯的心理特征,往往能使他们消除对待批评的抵制意识,这样才有利于轻装前进。

      要想取得教育孩子的良好效果,就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这就是我们从此事中得到的启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