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1 近20年来地学和地学教育的变革 包括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等众多学科在内的地球科学或地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部分。地学不仅是认识地球固态、液态和气态各圈层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渠道,而且通过找矿勘探、气象预测、水文、测绘、地震等学科,在资源、能源、环境和减灾等方面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直接为国家安全和海上权益服务。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地学的内涵、性质和社会功能也在变化,这在最近的20年来尤为明显: ——遥感、信息技术和各种实时观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地球科学进入了覆盖全球、穿越圈层,亦即地球系统科学的新阶段,从局部现象的描述推进到行星范围的机理探索,获得了全球性和系统性。 ——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后果的加重,使得原来主要面向资源的地球科学朝向环境和减灾防灾发展,从而拓宽了地学为社会服务的领域。 社会越是发达,地球科学的社会功能也越大。现在世界上的地球科学,已从原来固体地球科学占压倒优势,发展到和海洋、大气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在进入新世纪的前夕,人类终于从一味要“征服自然”的想象中醒悟过来,认识到只有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找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社会的发展才能持续,而这正是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在理论上,地球科学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应用上,地球科学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在,从采掘业、工业、农业到建设规划、旅游和军事,都是地球科学施展的领域。 地球科学的变化必然要求地掌教育作相应的变革。发达国家的反应较快,不少国家不仅改变了地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且实施了机构改组,80年代全英各大学地质系的大幅度合并、调整,便是一例;同时,中学地学教育内容也得到丰富和加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未能参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地学革命,地学教育也不可能与国际同步发展。近20年来,我国高校的地学教育增强师资、更新设备、调整方向、拓宽领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一些地学专业已经成为报考和就业的热点;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学专业生源恶化、需求脱节,以至在某些国家需要的领域出现了人才新断层的危险。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地学教育还广泛存在着教材老化、教法落后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还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教学与产业部门脱钩、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人才市场全球化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如何从全国的社会需求和地球科学整体的高度出发,认真分析面临的挑战、指出改进的方向,是我国地球科学和教育界的当务之急。 2 未来社会的地学教育 社会对于地球科学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一个“靠天吃饭”、但求温饱的社会,对地球科学的需求面不广,主要只涉及与采掘业直接相关的部分;一旦进入小康社会,对于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大增,人们也开始关心周围环境,社会也有能力着手减灾、防灾,地球科学的社会功能便大为扩展。随着资源、能源的枯竭,有关产业中的科技含量相应增大;而随着社会经济力量加强,人类活动损害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几率也必然加大。这就使得地学知识不仅为专业人员所需,而且成为计划、决策工作者的必备条件。近年来由于对自然环境的复杂性缺乏了解,建设项目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的案例在不少地方重复出现,更是从反面凸显了地学教育的重要性。 地学教育也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到加强爱国意识、环境意识、海洋意识等,无不需要地球科学。地学教育提供的对于自然系统、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了解,不仅是抵御各种邪教歪理的免疫剂,也是走向中等发达社会的公众基础,是民族振兴的一种标志。同时,地球科学也是科普教育中最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一部分,随着社会进步、教育普及,地球科学的社会影响和公众兴趣必然增大。许多青少年正是通过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地球变迁、生命演化的好奇,引起对地球科学兴趣的,而这正是地球科学家队伍后备力量的重要来源。 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导致人才市场全球化,必然影响未来地学教育的走向;而地球科学本身的全球化,又从学科角度提出了国际性人才的需求。为使地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必须使学生在知识结构、语言能力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在这种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地学教育固然占有优势,而我国也可以发展自己的特色,其中必然会有一部分教育单位经受住国际竞争的大浪淘沙,能够直接面对国际人才市场,立足于国际地球科学高等教育之林。 20世纪的地球科学借助于跨学科方法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随着学科交叉和地球系统科学观念的贯彻,地球科学在整体上也已经进入定量研究和机理探索的新时期。与此相应,各个领域的地学教育也在先后转向以高新技术支撑的新轨道。当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地球科学加速发展,新世纪的地学教育也必然日新月异,从内容到方法都将不断更新,陈旧的地学教育概念和方法必将淘汰。尽管我国这种更新进程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参差不齐,地学教育反映学科的进展也难免有所滞后,尤其地学教育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尚待改变,然而历史的进程不容置疑。当我们面对目前国内部分地学教育严峻处境的时候,不能失去长远眼光和全球视野,要冷静地分析地学教育的前景和趋向,从中找出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