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耀光(1934-)男,上海市人,教授,主要从事海洋经济、人文地理、海岛规划等研究与教学工作。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辽宁 大连 116029; 陶文东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中国辽宁 大连 116029

原文出处:
经济地理

内容提要:

根据我国12个海岛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理论,应用三次产业结构重心轨迹的动态变化,形象地描述各海岛县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并提出了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与影响因素。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报告中提出:“在相对受限制的条件下,岛屿提供了研究影响人口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人口学、经济和社会整个系列因素的绝好机会。”1986年11月在波多黎哥召开的有关小岛屿的人与生物圈海洋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由于岛屿特殊的自然资源、经济和文化特性,它在发展上是一个特例。同时还提出了小岛屿(面积1万km[2]或更小,人口50万或更少)所面临的发展机会和制约因素。会议确定并讨论了20个关键性问题,其中涉及“岛屿经济的演变”、“开放、专一化的经济”、“人口”、“自然资源”、“水”、“海洋和海洋生态系统”、“渔业”、“工业”、“交通”、“旅游业及相关的服务业”以及“持续发展”等[1]。从国土经济看,海岛是构成海洋国土的重要基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并将以太平洋经济时代为特征,中国沿海岛屿的地理位置将决定其在太平洋经济时代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及经济价值。

      1.2 中国海岛县的分布特点

      中国沿海岛屿众多,分布很广,据初步统计,500m[2]以上的岛屿就有7,000多个(含台湾224个,香港183个,澳门3个)。按行政区划分:台湾和海南是省级海岛,香港和澳门为二个特别行政区,12个县(区)级海岛和乡镇级海岛191个。

      海岛县是把分散的海岛群按一定的行政单元组成一个整体。中国12个海岛县(区)自北而南分布有辽宁长海县、山东长岛县、上海崇明县、浙江舟山市二区二县(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浙江玉环县、洞头县、福建平潭和东山县以及广东南澳县。共有大小岛屿1,738个,占全国海岛的26.7%,其中有人居住的海岛176个,占全国有人居住海岛的42%,海岛县陆域土地面积3,800km[2],约占全国海岛面积8万km[2]的5%左右。海岸线总长4,411km,占全国海岸线的31.5%。

      12个海岛县自北向南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中,最北的是长海县石城岛北端(39°34′37″N)最南到南澳县的南澎列岛的南端(23°11′15″N)共跨16个纬度。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带(南澳主岛正好是北回归线通过处),形成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水平上的南北差异。多数海岛分布在离大陆数公里或数十多公里,是大陆向海的延伸,成组团分布在大陆外围。由于大陆和海岛基底相连,有利于连岛、连陆的跨海通道工程(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建设。

      2 海洋资源开发与海岛县经济的发展

      2.1 海洋资源开发

      各海岛县具有各类海洋资源:①近岛海域是多种洄游性经济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幼体育肥区和过路渔场。如舟山渔场、海洋岛渔场、南澳岛又靠近台湾浅海渔场。在我国已记录的海洋鱼种类3,023种中,在海岛县所在的海域都有数百种不同种的分布。近岛县海域还是诸多海珍品(鲍鱼、海参、扇贝、江珧等)繁殖的优良场所。②海岛港湾众多,基岩岸线长,具备建深水大港的良好条件,尤其舟山群岛是沿海中部深水港址集中分布区,可建大型石油、矿石、煤炭以及第4、5代集装箱码头。③海岛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但景点众多而且特色强。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海岛由于能拥有一个相对狭小的陆域空间,将阳光、沙滩、大海汇集在一起,成为大陆人们响往的场所。尤其素有海天佛国之称的舟山普陀山佛教胜地、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平潭县花岗岩风化后在海中的奇形怪石所形成的特色景点更令人神往;北回归线通过南澳主岛,既有旅游意义还有科学意义。④海洋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温差能、盐度差能。海岛海域潮差大、潮流急,可开发潮汐能、潮流能,可就近解决海岛能源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海岛所处地理位置具有风速大,有效风能密度高、具备发展风能发电的优势,据中外专家考察,南澳岛是当今世界最佳的三大风场之一。此外海岛海域丰富的海水资源及海洋空间资源等可供开发使用。

      2.2 海岛经济发展

      2.2.1 国民经济增加值逐年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全国12个海岛县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仅12.06亿元,到1990年增长到58.7亿元,年平均递增17.1%,到1995年增长到207.8亿元,2000年达到350.2亿元,1990年到2000年年平均递增为1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473.5元,提高到1990年的2,022元,1995年的7,008元,2000年的11,862元。

      2.2.2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有了变化。1980年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38.0%,36.3%,25.7%。进入90年代,二、三产业比重有了提升。1990年、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37.5%,35.6%,26.9%;29.1%,35.6%,35.3%。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比1980年提升了9.6个百分点。尤其2000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已达到相近的水平。

      2.2.3 各海岛县地域经济差异明显。由于各海岛所处的海域环境、岛陆与海洋资源状况不同,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又因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因而其经济发展程度、水平等有所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