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2)04-021-02 一、区域开发模式的选择 开发西部极为广大的地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见的。因此我们应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选择好区域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以有限的政府财力,启动民间投资,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西部去进行大开发。但是,西部地域广大,生态环境脆弱,不可能、也不应该在空间上全向推进,而应该采取区域经济的点轴开发模式,选择重点地区进行重点开发。 1.重点开发轴的选择依据。首先,重点开发轴要具有区位优势。广阔的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别较大,经济优势各不相同。新亚欧大陆桥是西北地区对外贸易的纽带,云、藏、新、甘、内蒙古漫长的边界线是边境贸易的优越条件,西安、成都、重庆、南宁、兰州、昆明、乌鲁木齐和呼和浩特等地有强大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形成制造业中心的良好背景。 第二,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西部省区的最大优势就是资源丰富。从区域分布来看,能源占35.77%,矿产资源占31.59%,从储量集中程度来看,西部具有明显集中优势的矿产资源有铅、锌、钛、铁、锡、铜、铝、稀土等金属矿产,磷、钾盐等非金属矿产,煤、水能、天然气等能源,其次为镍、锑、云母、石油等。根据国内外市场预测。按照我国经济发展要求,铜、稀土、磷、钾盐、天然气、石油等资源性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所以,上述资源的比较优势是十分突出的。陕西、川南、东疆的天然气、白云鄂博的稀土矿、攀西钒钛磁铁矿、塔里木石油都具有成为主导产业的优势。 第三,是否拥有竞争优势。这主要体现在原料、燃料、产成品的运输成本,生产设备的先进性,科学技术装备情况等。建国以来,我国在西部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在西部建立了一大批军工和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有些企业军转民后,在市场上蒸蒸日上。近几年,我国为了加快西部地区建设,进行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使西部地区的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第四,是否拥有“创新”优势,按照“创新”的定义,主要是指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新的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西部许多地区有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条件,可以选择作为重点开发轴。 2.重点开发轴的作用。(1)作为区域性的经济发展中心地带,对周边地区的发展起着强大的带动作用。由于目前西部的城市数量少,大城市的实力弱,还不能够成为西部开发的火车头。所以将一组城市用交通线连接起来,形成重点开发轴。将开发的重点项目集中到现有的和规划建设的重点开发轴,让这些中心强大起来,成为西部开发的现代化的火车头。(2)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成为西部地区的产业聚集中心。“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教训之一,是企业布局过于分散,形不成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的生产关系,也就形不成有一定实力的产业中心,使大量的投资被浪费。今天的西部开发应吸取这方面的教训,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去布局产业,把国家的投资和民间的各类投资都集中到城市地区、资源开发区、主要交通沿线等重点区域,发挥投资的资本聚集优势,形成多个产业辐射中心。(3)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枢纽,成为交通、供电、通信等线路的节点,其他设施建设的前进基地。实际上,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人口聚集从来都是相连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之后,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城市实力将大大增强;而在一些基础设施集中的区域,尤其是交通运输的枢纽点,是新城市成长的最佳地点,国内的石家庄、兰州等大城市,就是这样成长、壮大起来,并发展为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 3.重点开发轴的布局。在宏观层面上,重点开发轴的选择是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布局问题。根据西部地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可以将重点开发轴分为两类:即一级开发轴和二级开发轴。一级重点开发轴包括:(1)西安—兰州—西宁轴线,(2)成都—重庆轴线,(3)昆明—贵阳轴线,(4)呼和浩特—包头—银川轴线,(5)南宁—北海轴线。这些地区人口众多,城市规模大,水平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好,科技水平相对较高,矿产资源富集,用水、用地、交通条件较好,市场容量较大。二级重点开发轴包括,滇西红水河地区,晋陕蒙交界地区、河西走廊地区、塔里木地区等,是重点的资源开发地区。 重点开发轴可采取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开发模式,进行综合开发,这样做可能初期投入较大,但只要做好了前期的预测与规划,能收到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应选择适当的地点,配置一些增长迅速,技术水平较高,并联效应较大的工业企业,以此为基础培育若干经济的增长极,逐步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重点开发轴的建设也是区域经济格局创新的具体步骤。 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与对策 西部大开发面临复杂而特殊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那么,其战略对策如何制定呢?虽然不存在一个既定的模式,但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以下几点是必须考虑的。 1.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提高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均纯收入,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但西部面积广大,社会经济水平落后,单靠开发几座矿山,办几个工厂绝对实现不了预定目标,必须从宏观角度,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在西部整体推进。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入世”在即,要使西部经济健康发展,相对更加薄弱的文化,教育、科技必须大力加强。在对西部地区普遍给予优惠与支持的同时,建立与发展类似东部经济特区的、可以起明显带动作用的特殊经济类型区。 2.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旧体制和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更新思路,积极开拓。西部地区改革起步迟,改革力度比东部小,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更大。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完善社会分配方式、投资方式,同时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实行集约型经营。尽快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加快促进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加强监督与审计,规范市场行为。国有企业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GDP的贡献远高于东部,但企业不良债务、银行不良资产比重也要高一些,应当加强国企改革,在政策与财力上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