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守主义是当代美国政治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西方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从冷战态势上看美国处于守势,并在第三世界的争夺中处于劣势,军备竞赛上相对于苏联的优势逐渐消失,越南战争更使得美国陷于泥潭不能自拔。美国在国内国际上所处的不利地位使当时占据社会意识形态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陷于穷途末路,新保守主义便应运而生了。80年代,美国共和党人连续三届当选总统,新保守主义逐渐开始占据主流地位。虽然在90年代信奉自由主义的民主党在总统选举中连连获胜,使新保守主义受到挫折,但在文化上和社会上新保守主义的势头依然强劲,并在1994年中期选举中重新得势,共和党人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了国会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在各州州长的选举中也获得了多数州长职位。在1996年和1998年中期选举中,共和党继续占有参议两院的多数。2001年初,布什入主白宫,使新保守派更是如鱼得水。新保守主义在当代美国社会根深蒂固,对美国内政外交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与传统的保守主义相比,新保守主义关心的焦点更倾向于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新保守派特别关注政府的外交政策,主张美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也就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倾向。 反共与信奉美国主义是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的基石 新保守主义具有极大的扩张性和进攻性,对冷战后中美关系影响极大。这种极大的影响来源于新保守主义基本的外交理念。反共、信奉美国主义是其思想的实质,虽然新保守派内部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存有分歧,但这两点则是其基本原则,是新保守派各支统一的思想基础。 新保守主义诞生于冷战时期,其思想被深深打上冷战思维的印记,消除“共产主义的威胁”是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基础。尊崇西方传统价值观的保守主义把共产主义看作是对西方社会的严重威胁,“新保守主义的全部带有偏见的努力,实际上是认为同‘共产主义’暴政进行战争不可避免。”(注:《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当代西方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83页。)在整个冷战期间,新保守派都把同苏联进行对抗看作美国外交政策的首选目标。甚至到1989年苏联行将解体的前夕,仍对苏联抱有戒心。新保守派杂志《评论》还一直告诫人们不要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言论和计划所迷惑,以致忘掉苏联制度的本质,幻想苏联会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更不能排除改革后 的苏联将对美国构成更大威胁的可能性(注:转引自元简:《新保守派的外交思想及其在美国的影响》,载《国际关系研究》1998年第2期。)。冷战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又成了新保守派关注的重点。2001年4月,美国国防部在向布什提交的一份战略评估报告中,将太平洋地区定为未来美国军事部署的重中之重,中国取代俄罗斯被认为是美国全球统治的主要威胁。 新保守主义认为,美国社会的道德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因此,主导国际事务的权力非美国莫属,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离不开美国的领导,民主环境下的国际秩序更离不开美国的领导;离开了美国的领导,欧洲盟国和联合国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美国应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以确保其世界领袖地位。 与“反共”和信奉“美国主义”相连,新保守主义注重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新保守主义尊奉“美国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具有“道德优势”。新保守派认为,要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领袖地位,最重要的还不是力量,而是运用力量的意志。他们同时也把推广美国的价值观作为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布什在就职演说中就声称要向全世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让自由的力量遍布全球。 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指导下的美国外交 新保守主义提出了一系列体现其思想的外交策略,美国政府的外交也体现了这一外交策略。 (一)从维护美国的绝对优势和绝对安全出发,新保守主义推崇弱肉强食法则。在国际事务中新保守主义倾向于采取具有个人主义性质的单边主义行动和具有结社性质的联盟战略,具体的手段就是加强军备和实力,无视国际制度和道义。最近几年,美国的国防预算直线上升,目前美国国防费用相当于世界军费总额的1/3。布什上台后,就挑选具有鲜明新保守主义倾向的拉姆斯菲尔德出任国防部长。拉氏就职后一直声称,美国应该确保其强大的军力,因为“美国是全球安全与稳定的保卫者”。布什不顾俄罗斯、中国以及欧洲盟国的反对,迫不及待地做出了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决定。在九一一事件后,又增设了一个内阁级部门“国家安全署”。 (二)对俄罗斯和中国采取遏制战略。新保守派认为,应该用强硬手段应对不确定的威胁,对于那些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威胁的因素要用强力消除。在新保守派看来,当今世界上只有俄罗斯和中国能对美国构成威胁。对于中国,布什在竞选期间就声称,中美是“战略竞争关系”,上任后仍然坚持这一观点;加紧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侦察飞行并撞毁中国一架战斗机;大规模对台军售,为“台独”撑腰打气;加紧构筑对中国的“潜伏性战略包围圈”;在地缘政治层次上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美国国家安全及外交决策班子中,不少是“冷战专家”和“反共老手”,这些人物的起用,使得布什政府国家安全战略中意识形态的色彩进一步加重。 (三)巩固同传统盟国的关系,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机制。正如新保守主义理论家西奇曼指出的:“今天美国越来越面临两种选择:通过联合国采取无效的行动或者单干,但这是一种穿在身上的紧身衣;最有效的行动方式仍是丘吉尔设想的地区联盟,也就是说北约和我们的亚洲安全体系。”(注:Harvey Sicherman,“Winnningthe Peace”,The Atlantic Monthly,1994,(12).)在新保守派看来,通过联合国既低效又不能完全操纵它,单干又过于赤裸裸,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于地区性组织来行事。美国要求维持和加强现有军事联盟体系,继续在欧洲、东亚和中东地区保持“力量平衡”,通过力量平衡来保持地区稳定,实现西方的“共同利益”。在欧洲,北约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步东扩,其目的在于使美国在其战略重点地区欧洲的安全架构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亚洲,美国通过巩固美日军事同盟谋求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对美国的这种外交策略进行了总结:“美国在全球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由一个确确实实覆盖全球的同盟和联盟所组成的精细体系来支撑的。”(注: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