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二战期间日、德两国的军事力量

作 者:
马丁 

作者简介:
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马丁(1958- ),男,浙江杭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外现代史及旅游文化。

原文出处: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军事力量要远远超过日本的军事力量。本文从双方占领的面积范围、战略原则、战斗力、军队人数、三军装备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得出日本的军事力量并不逊色于德军,从总体结构上,综合平衡上要超越德军的结论,从而纠正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日本军事力量的错误认识。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3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375(2003)01-0042-(06)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尤其是欧洲和前苏联东欧学者普遍认为,在二战中“法西斯德国的武装力量在数量、技术装备、战斗经验、经过实践检验的战略和战役原则,人员的侵略狂热诸方面,都超过了任何一支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1](第3卷,P544)在我国也有相当部分的专家持上述观点。一般来说,常规军事力量的比较可分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精神力量,指战斗经验、人员素质、战略原则、战斗力等方面的比较。第二部分物质力量,指人员数量、武器装备、后勤给养等方面的比较。军事力量即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日本、德国在二战期间同为轴心国成员、法西斯盟友,他们两国从未在战场上发生过战斗,两国军事力量究竟孰强孰弱,不能凭主观臆断来决定;也不能简单地根据武装力量人数的多寡,武器装备的先进与落后等来判断。而是要根据两国全面的综合的军事力量来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客观和正确的答案。本文正是依照上述方法来分析比较日、德两国的军事力量。

      一、日、德两国军事力量在占领的面积、时间、战略原则以及战斗力等方面比较

      从占领的海陆面积、时间、人口、数量等比较。帝国主义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扩大领土、奴役被侵略国的人民,从而达到称霸目的。日本军事力量在二战期间占领的面积范围、时间、人口数量等远远超过德国。日本早在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此后日本先后占领了华北华中等大半个中国。不仅如此,日军势力还直逼东南亚地区。从1939年至珍珠港事件之后的1942年5月上旬,日本先后占领了东南亚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在二战日军扩张的顶峰时期,日军侵占了直径近六千公里范围的海域,陆地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四亿多。从占领时间上看,日军占领持续较长,从1931到1945年长达14年之久。

      与日本相比德国是一个“老牌帝国”,自俾斯麦以来德国就出现咄咄逼人的侵略扩张的势态。由于德国是一战中的战败国,不可能像日本一样早早地表现出向外扩张的势头。德国向外扩张迈出的第一步是在1938年春吞并了奥地利,这比日本占领我国东北已晚了7-8年。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揭开了欧战的序幕,紧接着德军相继占领了西欧等地。在1941年6月22日德军侵入苏联以后,所占领的大片领土在顶峰时期也只有六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三亿多,占领时间也不过从1938年至1945年,短短七年时间而已。另外从德国控制的海域范围来说和日本相比更是一无所有,海域范围几乎被英美所控制,海外的战斗也仅限于北非一隅。

      因此,从日、德侵略的陆地范围、海域范围、人口、时间等来看,日军均要大于、多于和长于德军。

      从战略原则来分析比较。日本早在1927年6月东方会议后,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密奏《田中奏折》,提出了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总战略。它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 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2](P56)这一奏折继承和发展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大陆政策,清楚地表明了日本先掠取满蒙,再占整个中国,进而称霸亚太地区三步走的侵略扩张总构想。这一构想成了30年代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总纲领。在这一总纲领指导下,1936年8月内阁五相会议通过的《国策基准》中确立了为实现称霸世界的总目标而南北并进的两面扩张战略,即立足大陆,北攻苏联,南击美国,称霸亚太。

      德军也与日军一样,希特勒也有一个三步走的侵略计划:第一步建立一个囊括中欧的“大德意志”;第二步,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以此作为称霸世界的基地;第三步,向海外扩展,战胜英美,称雄全球。继日本于1937年在东方点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之后,纳粹德国也加快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3](P230)

      由于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曾经采用过以小击大,以弱胜强的军事策略,击败过二个庞大的帝国,尝到了甜头,所以日本在制定侵略计划时,往往采取以蛇吞象的政策。如果说纳粹希特勒是一个骗子,但这个骗子还懂得打仗是要以经济实力作后盾的,只有经济实力超过对方,才有把握取胜。那么,日本法西斯却是一个疯子,这个疯子要和比自己国家的幅员大上百倍、国力高过数十倍的盟国决一死战,这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邱吉尔曾在1941年11月10日指出:“如果钢是现代战争的首要基础,那么,对于一个每年钢产量大约只有700万吨的像日本这样的国家来说,完全无端地引起对现在每年钢产量大约9000万吨的美国的一次战争,这全是相当危险的;而这还没有把英国所能做出的重大贡献计算在内。”[4](第3卷,P586)显而易见,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以美英为首的盟国,它们完全以实力为依据,忽略了军事战略原则的重要性,结果使美英在战争初期吃了大亏。

      因此,在战争的战略和战役的运用上,日本和德国相比,日本要技高一筹,它以小击大,以弱胜强取得了比德国更“辉煌的战绩”。难怪美国历史学家在分析日本战役结局时写道:“在过去的军事史从未有过以如此小的代价取得如此大的战果的事例。”[5](第4卷10册,P7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