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561.4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79(2003)02-0012-05 1919-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上最剧烈动荡的时期,英国的军事力量经受了十分严峻的考 验。在二战前的军备建设中,英国成功地保持了海军和空军的强国地位。二战中,其军 事体制和军事建设又有了新的发展,为战胜法西斯侵略势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蒙受了人力物力的惨重损失,元气大伤。因此,战后英国 人民中间普遍存在一股厌战、畏战的心理,反对任何扩军备战的行动。英国内阁还通过 决议,称“……英国在最近几十年内不可能参加任何大战,因此不再需要远征军。”[1 ](P21)甚至在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日益猖獗、战争阴云密布之际,英国人民仍 然反对军备建设。如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国的民意测验却表明:大多数英 国人反对扩军甚至赞成全面裁军。在和平主义思潮影响下,英国统治集团害怕战争,采 取“绥靖政策”,姑息和纵容法西斯主义的侵略行径。英国又采取了传统的“光荣孤立 ”战略。 1919年,英国的战略家认为:未来十年不会发生战争,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十年规划 》。英国战略家对陆海空三军的战略地位展开了争论。他们认为英国军队的战略目的按 轻重缓急可分为:1.本土防卫;2.维护海外交通线;3.帝国领地的防卫和内部安全;4.对各盟国的防御。由于英国具有岛国的有利地理位置,有海洋作为天然屏障,所以历史 上英国便把海军放在第一位,利用世界第一的海军夺取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地,并 称雄世界200年之久。一战后,英国在一段时间里仍把海军建设放在首位。但进入30年 代,坦克和飞机的迅速发展使军事技术发生了革命。飞机使海洋屏障不复存在,于是空 军开始受到青睐。首相鲍德温认为:未来战争的胜负将主要取决于空军。[2](P572)英 国的防线已不是多佛匀海峡,而是莱因河。英国要大力发展空军,以它来摧毁敌人空军 ,才能遏止敌空军的进攻。[3](P358-360)邱吉尔也看到德国空军的威胁,特别指出: 德国空军的发展已使海军不再是英国的“可靠盾牌”了,英国应大力发展空军。[4](P3 52) 于是,30年代英国的空军和海军在军备建设中处于同等地位,而陆军依然受到冷落。 直到1938年以前,英军方一直认为:陆军费钱而用处不大。陆军的作用限于在欧洲支援 盟国进行防御,从而防止敌人入侵英国本土。平时英国有5个师便足矣。1936年张伯伦 声称:“我们的资源用于空中和海上,要比用于建设庞大的陆军更为有益”。他认为: 英国陆军的规模应有限度,其作用仅限于支援盟国(指法国),而由英国的盟国去保持强 大而费钱的陆军。[5](P200) 但是英国关于军种地位之争并没有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在此 期间,英军界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位 在世界军事史上有影响的人物: 一是“坦克和机械化之父”约翰·F·C·富勒将军。他是著名的军史学家和军事理论 家,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影响。他较早地认识到内燃机和坦克的出现使战争发生 了质的飞跃,“过去的战争皆以人力取胜,未来之战争,则是科学的战争,即运用脑力 制造机器而获胜”。“内燃机的发明,乃开战争之新世界,其影响之大可谓空前而骇世 ”。[6](P231)他指出:汽油和装甲的出现,增强了军队的机动性、防护力和攻击力, 使战争面貌为之改观。坦克是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力量。他力主建立以坦克为主力的机械 化部队,认为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和航空兵,可以迅速、突然而强有力地突破敌人防线, 应以此来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作战原则。 二是“机械化制胜论者”利德尔·哈特。他指出:装甲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是未来战争 中的决定性力量,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在战略上,他提出了“间接路线战略”,主张尽 可能地把战斗行动减少到最低限度,避免正面强攻的作战方式,而用各种手段出奇不意 地奇袭和震撼敌人,使其在物质上遭受到重大损失,在精神上失去平衡,从而达到不经 决战而制胜的目的。 三是“英国空军之父”休·特伦查德。他在1919-1929年担任空军参谋长。他在一战后 坚决反对撤销空军的主张,坚持保留空军。他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空军的战略作用, 认为空军的战略任务是“战略阻滞”,即使用空军轰炸敌后方,摧毁敌军工基地和交通 运输体系,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战略轰炸”,其目的是配合陆军打败敌人。他还强调 空军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的重要性,指出整个国防力量是一个三军合同体系,空军在其 中是为陆上进攻作战铺平道路,在海上通过封锁海上通道与海军协同作战。他为战略轰 炸奠定了理论基础。 上述思想家的先进思想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独创思维被 湮没于和平主义的言论中,未能受到应有重视。在二战爆发前,英军方充满了失败主义 情绪,认为即使与法俄结盟,也无法同德意日三国相抗衡。英国参谋长委员会会议1938 年10月做出结论:“在1938年同时对日德意作战,是我国国防部队当前的和预计中的力 量都不打算面对的一种义务,纵使我们和法国与俄国结成同盟的话。”[5](P199)英国 在30年代后期采取了单纯防御战略,只考虑一己私利,不顾同法国唇亡齿寒的关系。19 39年2月张伯伦称:“我们的军备尽管是巨大的,但它们是为了防御,而且只是为了防 御。”[5](P199)只是德国入侵波兰后,英国才同法国建立了军事同盟。英国的消极防 御战略是导致战争初期失利和法国投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