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现代史上的经济与社会篇章

——读《剑桥拉丁美洲史》第六卷(上)

作 者:
林南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拉丁美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剑桥拉丁美洲史》是由伦敦大学拉美研究所所长莱斯利·贝瑟尔教授主编的一部系 统研究拉美地区历史进程的权威性巨著,撰写者大多是在拉美史某个研究领域很有建树 的国际知名学者。这套丛书从经济史、政治史、思想史、社会史、人口史等方面多学科 、多层次地综合研究了欧洲和美洲两大文明汇合以来拉美地区的历史变迁。《剑桥拉丁 美洲史》集中体现了当今国际学术界拉美史研究的较高水平,在国际拉美史研究领域有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套丛书英文版共分11卷,自1988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 美洲研究所的主持下,这部宏著已被陆续译成中文出版或即将出版,这无疑对这一领域 的教学和研究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第六卷(上)《1930年至1990年的拉美经济与社会》是《剑桥拉丁美洲史》各卷中分量 较重的一册。它始于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止于80年代拉美地区“失去的10年”, 比较全面地、贴近现实地展现了拉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拉美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线 ,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和统计学的角度,以时间为序,分专题对不同时期拉美地 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具有说服力的分析。全书逻辑清楚,资料充分,论证有力,观点稳妥 ,读后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综观《剑桥拉丁美洲史》第六卷(上),其主要的特点大致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论述系统,主线清晰,史料翔实,视角新颖。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这60年期间 拉美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揭示和总结了拉美经济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和教训, 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该书约57万字,主要由“人口”“经济”“经济与社会”“经济思想”“科学与社会 ”等5编组成,勾勒出拉美经济发展的历史渊源、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以及经济思想 、社会变革、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拉美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 问题。

      该书第一编“人口”首先简要阐述了1930~1990年拉美地区人口变化的特点和成因, 然后通过对该地区人口增长趋势总貌、人口增长的构成、人口特点的分析,着重提出了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人口增长率的急剧上升 给社会带来压力,于是研究这二者关系的新马尔萨斯主义人口理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该编还重点介绍了研究拉美地区人口发展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简要谈及了拉美 主要国家在人口问题上采取的政策。第二编“经济”是该书的核心,作者把拉美经济发 展分为3个主要阶段:1929~1939年为第1阶段,其明显特征是为拉美经济向进口替代模 式转变奠定了基础;1939~1950年为第2阶段,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 拉美经济的运行和经济政策的走向的考察,揭示出拉美经济与国际经济相互作用的基本 特征;1950~1990年为第3阶段,其主要特征是进口替代工业化的确立及实施,面临的 主要困难,以及最终导致拉美债务危机的爆发,同时也逐渐拉开了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序 幕。作者没有将这3个阶段截然分开,而是既重视该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的一致性,又没 有忽视拉美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差别。第三编“经济与社会”承上启下,对拉美经 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分城市和农村作了深入探讨,阐明了拉美地区城市的迅速增长 ,工业化和增长中的经济服务部门分层化的影响,拉美农业结构的转变等。该编从社会 史的角度,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为内容,系统地阐述了拉美60 年间的社会生活变革。第四编“经济思想”则对各个时期拉美经济学家及其经济理论作 了简要分析,重点介绍了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的经济思想以及后来的依 附论。最后一编“科学与社会”回顾了20世纪拉美地区科学的发展,指出拉美科学在20 世纪有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人才流失。在“外围的科学”这一 节指出了拉美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史料是史著的基石,也是衡量史著分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该书在史料,尤其是第一手 史料的挖掘和运用方面可以说超出了前几卷及国内外已出版的同类专题著作,成为它的 一大特色。该书的“书目评论”汇集了各编的参考资料,堪称拉美经济史学史,其丰富 程度是其他著作难以比拟的。此外,作者对这些史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其中较为 重要的部分作了简要介绍。作者收集的资料既有已经出版的专著、论文、资料汇编和报 告,又有大量的未发表的博士论文等,这就为后人对某一专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 便利。

      史料的丰富极大地增强了论点和结论的说服力。该书各编作者长期从事拉美问题研究 ,对所探讨的问题的认识极为深刻,并出版了学术价值相当高的相关论著。因此,他们 对资料的运用可谓驾轻就熟,恰到好处。

      第二,求真务实,厚积薄发。作者善于把宏观思维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并借助多学 科的知识,重新审视拉美经济发展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使第六卷(上)得出的结论持之有 据,言之有理,从而为拉美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领域的开拓,研究水平的提高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书体现了学贵笃实、论从史出的基本学术研究精神。

      第六卷(上)重视拉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和层次性,从纵横两方面对拉美现代经济发展 变迁进行具体考察。从纵向上看,作者善于对研究对象追本溯源,把历史与现实辩证地 统一起来。30年代的大萧条一向被认为是拉美由外向型经济增长过渡到以进口替代工业 化为基础的内向型发展的转折。新保守主义者和结构主义者都持这种观点。该编作者考 察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9年大萧条期间拉美的出口、资本流入、国际移民以及列强 在拉美力量的变化,着重指出,大萧条虽然促进了拉美发展模式的转变,但拉美发展模 式的变革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30年代对拉美来说是一个增长期。直到40年代拉美 主要大国才完成了这次转变。然而,“即使到那时,许多较小的国家仍信守某种外向型 发展。”(第65页)从横向上看,作者善于对研究对象综合比较、全面衡量,如作者对拉 美与东亚发展的比较。众所周知,50~70年代拉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东亚和其他发展 中国家,但是80年代的债务危机造成了“失去的10年”,其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前30年, 作者对其中原因的探究的确令人深省。

      第六卷(上)在研究中跳出了静态比较的圈子,能够站在辩证分析的角度,运用动态的 研究方法,对拉美经济发展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科学、全面的解释。世界银行高级 人口顾问托马斯·伍默里克对第一编“人口”的分析便是典型的一例。拉美有二三十个 国家,各国情况很不相同。用1章篇幅描绘出拉美60年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 地区人口增长时间不同,增长分布均匀程度、人口流动的方向及原因不同,于是,托马 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动态地展现了60年间拉美人口的变迁及其面临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