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世界史演义初探

作 者:
李赟 

作者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系,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史学史研究

内容提要:

演义体的史学作品作为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下层民众传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清末以降殆至民初,演义体的史学作品杂然纷陈,其中世界史演义的出 现尤为醒目,演义域外新知,启迪下层民众,激发爱国热忱,成为世界史演义作者共同 的创作意图。大量世界史演义作品的出现,既是此时期历史演义创作中的重要现象,也 成为此时期的演义体史学一个重要特点。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332(2003)01-0053-08

      通俗史学作为史学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可谓源远流长,相对于史家笔下的正规化历史 著作,通俗史学更注重作品的通俗性。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俗讲、变文、词文、 拟话本、弹词等等,其中,滥觞于宋元民间讲史的历史演义,则是通俗史学的一种典型 且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多采用章回体的手法,以历史事实为根据,而以文学形式加以表 达,其对象多为普通民众。步入近代,遭受欧风美雨侵袭的中国社会,日益处于激荡不 定、岌岌可危的境地,在“爱国救亡”主旨的感召下,如何将“高文典册”的历史知识 普及到一般民众之中,以此开启民智,已成为势之所趋。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清末民 初出现了一大批演义体的通俗史学作品,可谓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多取材于正规历史 ,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其文笔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其主旨则在于普及历史知识、 激发民众的爱国热忱。在众多近代历史演义作品中,以世界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世界史演 义无疑又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清末民初的世界史演义作品,按照其反映的内容,大致可划分为两类:其一,以整个 世界历史为对象,按照时间的顺序,演述各国历史的发展及变迁,如《万国演义》(注 :此书于1916年再版,改名《万国革命战史演义》,由吴县集古斋发行。)、《万国通 俗史》、《泰西历史演义》、《十九世纪演义》(注:此书只有广告,见《新民丛报》 二十五号(1903年2月11日)刊载的广告《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没有成书,但 从书名及广告中可见这是一部通俗世界近代史作品。)、《世界历史演义》(注:《世界 历史演义》,作者李玄伯,1917年至1918年刊行于《华工杂志》上,笔者只见到其中的 一部分,就书名及所见内容而言,此书当是演义世界史的作品。);其二,选取某一主 题,围绕这个主题,对一国历史加以通俗化的表述,如《罗马史演义》(注:此书只有 广告,见《新民丛报》二十五号(1903年2月11日)刊载的广告《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 说)》,没有成书。)、《美国独立记演义》、《美利坚独立记》、《朝鲜亡国演义》、 《三韩亡国史演义》、《俄国立宪史演义》。

      《万国演义》,60卷,高尚缙、沈惟贤合著,上海作新社1903年出版。全书“溯自地 质物迹之始,至于五洲剖别,泰东西诸国以次递兴;下迄十九世纪,先后五千年种族之 盛衰,政体之同异,宗教之迭嬗,艺学之改良,崖略粗具”(注:沈惟贤:《万国演义 序》。)。卷一、卷二主要演述了地圆说、地质分层、五洲划分、五色人种以及亚当创 世;从卷三到卷三十八主要介绍埃及、希腊、印度、罗马等古代文明国家的发展情况, 着重于“宗教”、“艺学”方面,如对婆罗门教、犹太教、佛教以及印度哲学、古埃及 天文学的介绍;卷三十四到卷六十所涉及的内容为世界近代史部分,详细演述了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三次瓜分波兰、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对外战争、日 本明治维新、意大利独立等历史事实,止于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的统一,重点对近代西 方的“政体”作了详细的考察。比较于《万国演义》,《万国通俗史》在体裁上略显不 同,它不是章回体的作品,不过作者的目的就是“拿通行的话演成书,又浅又显又简捷 ,就是妇女们小孩们,一看也明白,不识字的一听也知道”(注:瘉野室主人:《 万国通俗史序》。),因而从通俗的角度看,它仍然属于通俗史学的范畴。此书于1904 年刊行在《中国白话报》的第2、4期上,以后未再刊行,根据第4期作品结尾“此稿未 完,下期续印”,可以想见,这是一部没有写完的作品。分为两章:第一章人类,简述 了地圆说、五州划分、三色人种、世界人类同源说;第二章人事,主要讲述用地下考古 实物印证人类历史,将远古分为古石时代、新石时代、黄铜时代与铁时代。

      《泰西历史演义》,36回,洗红厂主著。此书最早于1903年至1904年的《绣像小说》 第1至13、第15至21、第23至25、第29至38期分期刊载,1906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首版 排印问世,封面题“新小说泰西历史演义”。此书可以称得上是一部通俗的世界近代史 著作,作品第一至第六回,从拿破仑出生科西嘉开始,演述了拿破仑侵略奥地利以及与 英国为首的盟国之间的战争,最后兵败滑铁卢,客死孤岛的历史,中间也提到了拿破仑 的国内改革;第七至第九回,介绍了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的历史;第十至十六回,讲述了 拿破仑之后法国政府动荡的状况;第十七至二十六回,演义了一部美国独立史;第二十 七至三十六回则叙述了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情况。

      《美国独立记演义》与《美利坚独立记》是两部描写美国独立战争史的通俗史学作品 。前者未属作者名,最早发表于《大陆报》第3(1903年2月17日)、5期(1903年4月7日) ,作者计划“书中单表英美的事情,于他国一概抹煞”(注:《美国独立记演义》第二 回。),仅刊载两回,当为没有写完的作品,仅有的两回主要叙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英国开始殖民美洲大陆的历史;《美利坚独立记》,宣樊子(林獬)演述,1901年刊行 于《杭州白话报》第4至10期。此书也非章回体,但却是通俗历史作品,比较没有写完 的《美国独立记演义》,此书较详细的演述了华盛顿领导下的美国独立革命战争,重点 描写了英美之间的几次战争,如亚培战役等。

      《朝鲜亡国演义》与《三韩亡国史演义》是两部亡国题材的世界史演义作品,前书作 者未署名,上海世界书局1915年出版发行,又题名“李完用卖国秘史”;后书作者闲闲 君(卢天牧),此书原于1915年刊登在《新闻报》的副刊《快活林》上,经严独鹤、陈天 随润色,由钱曾鑅出资,上海杞忧社于1919年出版印赠本。两书除回目不同以外(前者 12回,后者16回),内容基本一致,从朝鲜大院君与闵妃之争开始,演述了日本入侵朝 鲜、签定《江华岛条约》、东学党起义、日本干涉朝鲜内政、宫廷政变闵妃被杀,最后 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完全沦为日本的属国。《俄国立宪史演义》,16回,作者 不才,中国图书和记于1916年出版。全书主要演述了日俄战争后俄国立宪的历史,详细 演述了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时国内保皇与立宪之争,最终立宪并没有成功。

      二

      清末民初的世界史演义在演述世界历史的同时,有意无意间都受到西方进化史观的影 响,这在作品中时有表现,而这也是区别于传统演义体史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1895 年,严复译成《天演论》,书中表达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严氏希 望以此唤起国人救亡图存,这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极大,而这种影响也表现在世界史的 通俗作品中。“那世界上生物,都由着天道的变化,逐渐推衍出来,经了千变万化,才 到得今日这样世界,这个道理,叫做天演。这天演里头,还有两层道理,一层是在物的 ,一层是在天的,物在世界上,与他种生物相遇,弱的遇着强的,弱的就败了,强的再 遇着强的,也就败了,中国古语说的,‘弱之肉强之食’,这个便是物竞。那各种生物 ,既各怀争竞的性质,为什么有强弱胜败呢?必是强的一种,他那遭值的时会,根据的 地方最为相宜,因此就在世界上占了胜势,好像天独独爱他,是从那里拣选出来,这个 谓之天择。”(注:《万国演义》卷1。)此段关于“天演”的道理,较之于严复的《天 演论》,不可不谓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这种通俗化的表述对于进化史观在下层民众中 的传播无疑起到了《天演论》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如对罗马历史的划分,便贯穿了这一 思想,“罗马为古代世界文明之中心点,有王政时代,有贵族政时代,有共和政时代, 有帝政时代。”(注:见《新民丛报》二十五号(1903年2月11日)刊载的广告《中国唯一 之文学报(新小说)》。)四个阶段的划分显示了社会发展由低往高的特性,这在当时是 非常先进的思想,而这显然是受了西方进化史观的影响。具体而言,进化史观对世界史 演义的影响还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第一,对人种起源及史前时代的看法。指斥了各种 传说的不可信,采用西方新学说重新解释人类的起源,如对同种生物为何五洲分布不同 问题的回答,“都为着那五洲的天气地势,风雨寒暑潮流土质种种不同,所以不拘是植 物动物,灵的蠢的,各因其地之所宜,性之所近,推演变化,蕃殖滋蓄,或此盛彼衰, 或此有彼无,这个原故,一半是天择,一半是物竞。”(注:《万国演义》卷2。)对于 史前时代的划分则运用当时新兴的考古学知识,将其划分为古石时代、新石时代、黄铜 时代、铁时代(注:《万国通俗史》第二章,《人事》。);第二,对宗教的看法。一方 面认为“宗教一事是人类初进化时必经的阶段”(注:《万国演义》卷5。),同时又指 出:“后来的人,又进了化,思想又比以前的人高了,以为这一个神全是个无用的东西 ,不如把他也请开,于是世上就无神,也就无所谓宗教了,这也是人类最进化的程度。 ”(注:《世界历史演义》第一回。)此处,作者运用历史的眼光考察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既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指出,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宗教必将走向消 亡。进化史观指导下的这一对宗教的认识,比较于那种视宗教为迷信的简单看法,无疑 更为深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