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871 刘祖熙(1933—),男,浙江台州人,北京大学教授,波兰华沙大学历史学博士,博士 生导师。

原文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不同,俄国的现代化是沙皇政府主导下的国家行为,具有赶超西 方资本主义的特点。这注定了俄国的现代化始终处于无法克服的矛盾之中,农奴制度、 专制制度、东正教是其主要的障碍机制。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3)01-0130-03

      一

      根据大家普遍接受的现代化定义,现代化是指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 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方面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一个全球性的进程。它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 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大约1780~1860年),它从英国的工 业化开始,然后向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和北美扩散。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 初,工业化继续向波兰、俄国等中东欧国家和日本扩散。第三阶段从20世纪下半叶起, 工业化在广大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展开。

      俄国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1861~1917年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1917~199 1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现在俄罗斯正面临着艰难的第三次现代化转型阶段。前两 个阶段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913年,俄国工业生产总值在美国、德 国、英国、法国之后居世界第五位,但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39%。1985年,苏联工 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是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40%。[1](p24 9~250)俄国和苏联现代化的目标都没有实现。旧俄国在1917年被革命推翻,苏联也在1 991年瓦解了。两阶段不同的现代化模式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为什么?本文主要就俄国 资本主义现代化(1861~1917年)的障碍机制谈些浅薄的看法。

      二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一般是由内部自下而上自发的渐变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和 自由市场相结合的结果,资产阶级在现代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俄国的现代化则是在18 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打败后通过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自 上而下的改革启动的,沙皇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主角。由于市场发育不足,俄国的 现代化带有国家行为和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但是,沙皇专制政权是贵族地主 阶级利益的代表,改革不得不照顾贵族地主的利益,所以俄国的现代化一开始就处于无 法克服的矛盾之中。

      在俄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农奴制始终是主要的障碍机制。当14~15世纪农奴制在西欧 各国消失时,农奴制却悄悄地在中东欧国家兴起。俄国是农奴制延续时间最长、表现形 式最为野蛮的国家。1807年,拿破仑在华沙公国(1815年后称波兰王国)颁布宪法,废除 农奴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年,普鲁士政府废除农奴制。1848年,奥地利政府废 除农奴制。唯独俄国的农奴制延续到1861年。在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时,农民却被 迫交纳远远高于当时土地的市场价格的高额赎金。对于农民来说,支付赎金是一场掠夺 ,它夺走了农民多年积累的资金,阻碍了农业经济按市场原则改组的过程,使俄国农村 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这种掠夺农民的暴行在易北河以东的农奴制国家和地区的确是罕见 的。1861年改革不仅没有废除中世纪的村社组织,反而加强了村社的经济职能。农民赎 买份地,地主不是同农民而是同村社签订契约。村社限制农民离开农村,遏制了劳动力 的自由流动。农民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拥有土地的数量,地主占去了一部分农民 的好地。俄国农民的不自由和任人宰割的状况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

      在改革后的40年里,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农民的份地不断减少,从1861年的4.8 俄亩(1俄亩等于1.09公顷)减少到1905年的2.6俄亩。农民缺乏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农 民小生产者的地位限制了他们与市场的结合,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主要表现。根 据1900年的资料,在私人所有的土地中,贵族占有79.8%,而农民只占有5.5%,商人和 市民占有12.8%;20世纪初,拥有500俄亩以上大地产的地主占有很大比重,甚至形成了 拥有5万俄亩的土地寡头集团。155个大地主的土地面积达1620万俄亩,几乎占全国私有 土地的20%。[2](p494)由于农民缺乏土地,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地主可以通过 工役制继续奴役农民,他们让农民用自己的农具和耕畜为其耕种土地。工役制妨碍了地 主用先进农具和雇佣劳动者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根据列宁的统计,在欧俄43个省 中,有19个省的地主经济资本主义制度已占优势,这主要是波罗的海和西部各省;有17 个省的地主经济工役制度占优势,这主要是黑土省;还有7个省是混合经济占优势。

      俄国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几乎是同步发生的,它涵盖了19世纪50~90年代。改革后的2 0年是工业革命进程的扩展或粗放阶段。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然后扩散到食品业和 机器制造业、五金加工业。莫斯科是纺织工业的中心,彼得堡是机器制造工业和五金加 工业的中心。国家全力扶植重工业的发展,而由市场推动轻工业的发展。由于缺乏资金 和技术,不得不大量吸收外国资本,进口外国机器。与此同时,俄国大量出口谷物。俄 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融于一体。从19世纪80年代起,工业革命进入集约和结束阶 段。90年代,俄国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代资本主义冶金、燃料工业基地和石油工 业基地在顿涅茨和巴库建立。工业生产年均增长9%。从1893年至1900年,共修筑了2.2 万俄里铁路,比前20年修筑的总和还多。到1901年,全国铁路增至5.6万俄里,形成了 完整的铁路交通网。在国民经济总额中,工业生产总额和农业生产总额持平。城市化程 度达到15%。俄国艰难地由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但是,俄国远未达到现代化的 目标。

      19世纪90年代的工业高涨为1900~1903年的工业危机所打断。发生危机的重要原因是 农业落后和国内市场狭窄。在危机之后,俄国进入了战争和革命的年代,经济长期萧条 。从1910年起,又进入经济高涨时期。1910~1913年,工业生产增长45%,年均增长11% 。[3](p22)其中轻工业增长32%,重工业增长67%。[4](p7)工业生产广泛采用电力和内 燃机,俄国工业的生产技术现代化达到新的高度。这次工业高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