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36(2003)01-0100-05 在人类诞生之前,世界是盲目地受自然力量支配。随着人类的介入,自然界事实上成 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人用主体能动性征服和改造着自然,科学技术便在这 一动力下产生。但是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却产生了科技与人本身之 间的矛盾。 围绕这个问题,西方学者中形成了众多学派,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观点:一派是“乐 观主义”的,也称“唯科学主义”。它把现代科技进步看成是克服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 矛盾和医治其各种疾病的万能手段。如W·罗斯托、R·贝尔、A·艾齐奥尼、I·布热津 斯基等许多人都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的问题、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以及人的社 会发展问题都消失了,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进步的实现程度是绝对统一的、无条件一 致的。而另一派则是“悲观主义”的,也称“反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他们更多 地强调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负面影响,人为地把现代科技进步和人类发展进程对立起 来,预言人类在“技术文明”的道路上会不可避免地灭亡。如弗罗姆论异化和自由的矛 盾,弗洛依德论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矛盾,I·伊尔利奇抽象人本主义地论人和技术、人 和设制的冲突,H·马尔库塞论暴力和非暴力的矛盾等诸文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技 术恐怖。 今天,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知识、信息的多元化,知识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 避免的趋势。在这个时代,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会怎样、世界进程会怎样,更成为人们迫 切关心的问题。 一、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乐观主义 唯科学主义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他们认为,科学技术将使人类社 会顺利地发展,现代科技进步和人类进程将会统一起来。如今,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 展和新的产业革命的来临,在西方未来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中,乐观理论占了很大的比 重,并逐渐占了上风。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和了解乐观派理论关于历史进程的一些基 本观点。 乐观主义的理论直接来源于19世纪初圣西门的工业社会理论和傅立叶的“和谐制度” 。按照圣西门的解释,在工业社会里,人人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一切人都应当劳动 ”,“有计划地组织生产,经济会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人民的幸福是社会组织 独一无二的目的”。傅立叶预言,在和谐制度里,劳动将会“变成一种娱乐”,他还第 一次阐明了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的思想,并猜测未来社会竞争将 被竞赛所代替,旧的社会分工将被自由选择工种代替等内容。同时,圣西门认为靠“游 手好闲者”来实现这一蓝图是不可能的,无产者也没有这种能力。那么,应当是谁来领 导和统治呢?按照圣西门的意见,应当是科学和工业。 自圣西门、傅立叶以来,乐观派理论已经在过去的170年中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 程,即从“工业社会理论”演变到“后工业社会”理论(其中包括“信息社会”理论)。 面对资本主义制度中出现的科学与人道主义的对立,乐观理论内部又出现了公开辩护派 和改良主义派。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公开辩护派占上风。公开辩护派认为:科学技术 进步自动带来的所有其他社会领域中的任何最新发现,主要是通过社会关系及其具体表 现影响社会的。社会学家U·希梅尔斯特兰特、G·呵鲁、L·伦德伯格的书《在普遍福 利资本主义范围之外》(伦敦,1938)中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在达到“成熟资本主义 ”阶段之后将变成“普遍福利国家”。瑞典就已经达到了这个阶段,可作为未来社会的 雏形,即“新型社会主义”的雏形。由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提出的“社会主义”被纳入现 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之中,他们认为,在瑞典企业中建立基金的现有实践中,在加 强资产阶级国家的调节作用等条件下,有可能实现这种“社会主义”。英国社会学家M ·柯克断定,只有在技术变革基础上而不是在社会变革的基础上,“才能使人类的生活 条件发生进步的演变”。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特有危机的不断加剧,这种为资本主 义现有形式公开辩护的声音已越来越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良主义派逐渐占了上 风。 关于未来的改良主义理论,总的来看,其理论是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主张 内部演变。通常,在资产阶级未来学改良派的轨道内制定的各种“趋同论”,大都体现 了“后工业社会”、“超工业社会”、“电子技术社会”以及诸如此类社会的细微差别 ,但本质上都一样,就是否认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论断,认为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会日趋走向同一的发展道路。以美国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曼·康恩为 所长的“赫德森研究所”就是当代乐观派的主要代表。康恩在自己的全部著作中极乐观 地描绘着西方文明的前景。在他看来,未来的社会是“人们有充裕闲暇时间的富裕社会 ”,而要过渡到这种社会只要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就可以了。例如,按照1976年康 恩与人合著的《2000年》一书所提出的观点,由于使用了化学脱色药剂,种族问题将被 看作是过去的误会。由于“社会一体化”,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问题将很容易被“扬弃 ”。康恩及其合著人在描绘未来“天堂”,说明和表达其特征时企图说明,科学技术革 命本身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资产阶级社会私有制基础在将来也将牢固地、稳定地存在 。以施莱贝尔为首的巴黎小组(1979年成立)也与康恩提出的理论相呼应。施莱贝尔的《 世界面临挑战》一书,描写的是一种技术观点的安逸未来:“信息化将按每个人的全部 天赋发挥他的才能。”[1](P180)而且,“信息学的工艺是改造人类社会的强大因素, 社会的信息化的使命是取代社会的革命”[1](P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