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决策模式与城镇发展

——近代英国海滨休闲城镇的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陆伟芳(1963-),女,江苏常熟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主要从事城市史研究。

原文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近代英国海滨休闲城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地开发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时期的决策主体(地主、“改善委员会”和市政当局等)对土地开发的自发或自觉的决策,显示了他们把握机遇的准确程度,从而决定了海滨休闲城镇的发展趋向:起初处于“自发”状态;铁路时代则以利用大片土地进行铁路与车站建设为关键;后期,市政府能否顺应时代、积极有效地介入城镇建设至关重要。有鉴于此,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城镇土地开发,进行系统规划,避免无序开发,尤其不能听任开发商的“自发”行为,这样才能在我国建成一批功能各异、各具特色的生态城镇。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3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5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02)05-0090-06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进行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进行城市规划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建成符合人居条件的现代生态城市,是一个关系到城市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回顾历史,英国城市化中的土地开发模式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就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1851年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尤其是11个海滨城镇的增长率达314%,[1](p.52)位居榜首,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城镇的人口增长率,将伦敦的146%、制造业城镇的224%、海港城镇的195%远远抛在后面。[2](p.2-3)到1911年,全国半数的人曾光顾海滨,20%的人每年要在海滨小住,海滨城镇发展之快令人瞩目,同时各个海滨城镇发展的差异耐人寻味。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加快海滨城镇的发展成为摆在当时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

      大体而言,起初英国海滨休闲城镇的成长与工业城镇的崛起一样是自然的历史进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场”,建立起海上霸权,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金融中心,社会物质财富空前丰富,从贵族地主、实业家、商人到一般中产阶级都分沾到了繁荣的益处,休闲队伍日益壮大。与此同时,上流社会的社交和时尚中心由内陆矿泉城镇转移到海滨,新兴的中产阶级模仿上流社会追踪而来,海滨休闲城镇异军突起,成为19世纪英国城镇体系中引人注目的新成员。

      正如西方史家早就注意到的那样,英国海滨休闲城镇的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等级”色彩,上流社会、中产阶级和工人大众都各有自己偏爱的海滨胜地。之所以如此,除历史渊源和舆论认同外,在深层次上与各地土地开发模式的不同有关。

      英国的土地私人占有制对城镇的开发模式和发展走向有着极大的影响。除海水涨落形成的海滩属于王室外,海滨其余土地大多为私人所有,因此早期的土地开发大多是地主的个人行为,城镇开发和建设处于自发状态。小土地所有者从微观着眼,关心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从那一小片土地上获得最大的利润,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关注城镇的整体规划和总体发展,由此土地所有权的高度分散,带来了海滨胜地开发本身的分散性,特别有利于小旅馆、小商店等的发展,商业化进程较快,布兰克浦(Blackpool)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布兰克浦的小土地所有制较为典型,到1838年,只有24块土地的面积超过25英亩。[3](p.22)即使是海边的大片土地也被分割成小块出售,用以建造家庭旅馆(lodging-house)。这种土地分散开发的趋向,固然有助于吸引小资本的进入,有利于布兰克浦的早期开发,但各自为战的发展战略,使布兰克浦成为由连片的小地产、家庭旅馆和小商店构成的城镇,没有雄伟的公共建筑,不见漂亮的滨海大道,也没有大型公园的空间,由此奠定了布兰克浦以社会中下层顾客为服务对象的发展导向。它以其低廉价格吸引了中下层人士的光顾,恰好适合附近的兰开夏工业区民众的需求。到19世纪中下叶,布兰克浦的工人休闲队伍便开始“排挤”中产阶级,使之向“工人度假胜地”的方向发展。

      比较完整的土地所有权,成片的开发,统一的规划和设计,相对高的开发起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会建成布局合理、宽敞舒适的城镇,并因此吸引中上层人士的光临,发展潜力相对较大。布兰克浦以南的索斯波特(Southport)的滨海土地在发展初期落入了一个地主集团手中,这个集团首先着手设计和建筑宽敞、优雅的林荫大道——劳兹街(Lords Street),并注意防止过度工业化和商业化倾向,于是索斯波特就逐渐成为一个秩序井然的拥有宏大的旅馆、漂亮的别墅、大型的花园的海滨休闲城镇。许多富裕的工厂主和大商人把它作为退休养老的地方。伯恩茅斯(Bournmouth)、波克斯顿(Boxton)和东伯恩(Eastbourne)与索斯波特属同一类型,进行较为统一的规划,城镇沿着海岸线建成,在松木掩映之中,座落着一幢幢独立式住宅,安静舒适。

      再如英格兰东南部的威斯特盖特(Westgate)虽也是小土地所有制,但却在较高的起点上进行开发,富裕的开发者建起完全私有的道路,只允许建筑英国典型的独立式住宅,并率先建筑了首批英式海滨平房(bungalow),与工矿业城镇中的楼群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海滨独立式平房,以其建筑面积大、宽敞舒适为特色,在某种程度上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众所周知,在海滨休闲成为时尚之前,海滨乃为偏僻遥远之所在,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心在内陆,首都、各地的郡城和内陆矿泉城镇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因为大海是一个危险和未知的领域,其时连渔村也建在远离海边的地方,房屋多背海而筑,体现出一种内向和防御的心理态度。而今,大海成为一道风景,被人观赏,供人享受。新鲜的空气更是内陆城镇大众渴求之物,因此把房屋建在海边、面向大海就成为时尚。海滨地位的上升,使地价日益上涨,建筑平房和独立式住宅因为占用了更多的土地而颇能体现业主的富豪身份;并且与工业城镇拥挤的楼群相比,这种滨海的“乡村式”建筑又具有无穷的魅力;到19世纪末,“平房”二字就几乎代表“海滨”本身,成为继半独立、独立式住宅之后中上层阶级普遍追求的理想住宅模式。

      由此可见,尽管布兰克浦、索斯波特和威斯特盖特发展的起点基本相同,但城镇土地资源开发模式的差异决定了三者的差异及发展走向。这个阶段的城镇土地开发大多是自发行为,城镇发展大多带有自发性和无意识性。由于起点不同,一些城镇的差异已初露端倪,进而影响到城镇景观,决定着游客的主体构成。

      在这个自发开发阶段,英国海滨休闲城镇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等级秩序:位居顶端的是布赖顿(Brighton),它鹤立鸡群,因毗邻首都伦敦而成为王室、贵族和大商人的海滨胜地;第二类是中产阶级的休闲胜地,如马盖特、黑斯廷斯以首都中产阶级为主顾,北方斯卡伯勒则成为外省贵族的社交和休闲胜地,前述索斯波特也属此类;第三类是正在崛起的海滨胜地,成为那些急于模仿上流社会举止、追求健康、地位及娱乐的中产阶级及下层民众的去处,如布兰克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