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政党的挫折:民国初年广东的中国同盟会及国民党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开放时代

内容提要:

中国同盟会改组为议会政党国民党时,尽量吸收以议员、官职身份为“资源”的政治精英,以试图掌握中央、地方政权。为此目的,国民党只关注水平方向的动员活动,而忽略垂直方向的领导关系,因此未能构成坚固的指挥系统,亦未能将其认同民族共和国的意识浸透于广泛的社会人民,以使他们团结一致拥护议会民主体制。本文通过对广东的同盟会及国民党组织的地方、基层分析,作出以上的结论。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3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绪言

      辛亥革命的结果,清朝的王朝专制体制崩溃,中华民国的议会民主体制成立,国民的政治参与被制度化,但不久爆发的二次革命却以失败告终,因此政治参与制度被破坏了。在此过程中,中国同盟会由秘密团体改为公开政党,进而改组为国民党,通过国会、省议会选举在中央、地方议会中成为最大势力,但为了拥护议会制度发动二次革命时,未能获得社会人民的广泛支持,国民党由此瓦解。关于如此急剧的成功和失败的理由,大多数学者归咎于传统政治文化、中央政界的权力斗争、地方革命政府的失政、商人阶级的保守性等原因,但国民党作为议会政党如何给人民提供参与政治的机会,又何故反而由他们所抛弃,且终于导致议会民主体制的崩溃,这些问题都未充分得到关注(注:关于国民党,下列著作的记述较完整,但皆未关注政党组织、地域社会、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且关于广东地区的记述亦不够详细。George Yu,Party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The Kuomintang,1912-1924,(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6),pp.64-116;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九八五年);彭怀恩,《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政治发展角度的观察》,(台北:洞察出版社,一九八九年);李云汉,《中国国民党史述》,(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全五编),第二编,一~一四八页。关于广东地区的情况,下列著作的记述最详细,但皆未关注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Edward J.M.Rhoads ,China's Republican Revolution:The Case of Kwangtung,1895-1913,(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pp.234-265;前田胜太郎,〈广东の辛亥革命〉,《国士馆大学文学部人文学会纪要》,(东京),第十八号,(一九八六年);余炎光、陈福霖主编,《南粤割据——从龙济光到陈济棠》,(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七~三七页;邱捷,《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广东商人与辛亥革命〉,〈广东军政府初期的财政状况〉,〈1912-1913年广东纸币的低折问题〉,〈1912-1913年广东的社会治安问题和军政府的清乡〉;丁旭光,《孙中山与近代广东社会》,(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五九~一○一页。)。因而,此稿将要以广东省的情况来例,探讨中国同盟会及国民党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体制变更过程中所发挥的意义。

      第一节 政党组织

      〔一〕广东支部

      1、干部职员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九日广东省独立,胡汉民就任都督后,中国同盟会开始了公开活动。一九一三年初,广东省组织改称为国民党后,其人员及经历如下(注:《华字日报》,(香港),(缩微胶卷),一九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国民党粤支部职员表〉,二页。以下,各人物的经历皆参阅,外务省情报部编,《改订现代支那人名鉴》,(东京:外务省情报部,一九二八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革命人物志》,(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一九六九~八三年,全二十三集);敷文社编,《最近官绅履历汇编》,(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四年);田原天南编,《清末民初中国官绅人民录》,(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三年);秦孝仪主编,《中国现代史辞典——人物部分》,(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卢权主编,《广东革命史辞典》,(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张磊主编,《孙中山辞典》,(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山田辰雄编,《近代中国人名辞典》,(东京:霞山会,一九九五年);张宪文、方庆秋、黄美真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二○○一年)。);

      正部长 胡汉民 东京弘文学院,法政大学,中国同盟会东京本部执行部书记部、评议部评议员,南方支部长,革命军统筹部秘书课长,广东都督,南京本部干事,国民党北京本部参议。

      总务科主任 李思辕。

       干事 胡少翰 中国同盟会广州通信处。

      李冠华、莫伯伊。

      义务干事 凌霄、刘仲之、李大勋。

      庶务干事 高振汉。

      政事科主任 林正*。

       干事 王鸿鉴、莫伯伊。

      文事科主任 陈耿夫 中国同盟会海防分会书记,《中国日报》,《人权报》。

       干事 陈树人 《广东日报》,《东方报》,《平民报》。

      王秋湄 《齐民报》。

      冯伯砺 《国民日报》。

      何佩衡、甘六持、黎庆恩、朱士尧、马敏伯、陈觉是。

      交际科主任 邓慕韩 东京弘文学院,《中兴日报》,《平民报》。

      黄时初 《中国日报》。

       干事 吴洪*、罗铁汉、敖乐天。

       义务干事 覃天存、陈庚伯。

      理财科主任 谭民三《世界公益报》。

       干事 钟舜甫。

      书记长 何佩衡。

       书记 梁伯骧、罗静海。

      此外,亦设置了评议部,其与干部职员的关系如同国家立法机关及行政官的关系,其人员如下(注:《中国同盟会杂志》,(广州),第三期,(一九一二年),〈会员题名录〉,一~二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