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构成图式与风水理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贵胜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
美术研究

内容提要:

山水画艺术与风水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统山水画论、诗论、文论和风水理论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相融汇,使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更加丰富,对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山水画景物构成的观念和形式与风水理论,无论在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还是在选择和构建理想环境景观的价值标准和景物构成模式上,都有很多惊人的一致性,是值得认真发掘和深入研究的。本文就山水画景物构成的理想模式与风水理论中如何选择理想环境的观念和方法试作比较和论述。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寻龙捉脉与画中龙脉

      中国风水理论从秦汉开始发端,历经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到唐宋成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流派:形势宗和理气宗。

      “形势宗”又称形法、峦头、三合,是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方法。“理气宗”又称三元、理法,是注重在时间序列上探索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方法。如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风、三元运气等等。形势宗(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气宗(理法)多为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形势宗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史、取向等辨别方法。形势法的五大要素是龙、砂、水、穴、向,即觅龙、察砂、观水、点史、取向,以形观风水,形中寓理。(注:参见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75-76页。)其中的一些方法和原理,尤其是其中反映出来的美学性质同山水画的景物选择和构成方法和原理有相通之处。在中国山水画史中,较早将风水理论的方法和原理大量融入山水画论的是北宋的郭熙。而后,历代画家论画多有涉及风水意象的言论。以风水理论阐释山水画理,到清代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如清代笪重光的《画筌》、王原祁的《雨窗漫笔》都有相当篇幅以风水理论阐释山水画理法。其中引人注目的“画中龙脉说”就与风水中的“寻龙捉脉说”有直接的联系。

      “龙脉”即山脉,“寻龙捉脉”即考察山川形势之法,从宏观上审定来龙的形势与走向,将自然景观的地形地貌特征加以形象化,因形立名,有龙、穴、砂、水相配的讲究。正如《管氏地理指蒙》中所说:“指山为龙会,象形之腾伏”,“借龙之全体,以喻夫山之形真。”“中国风水学将中国地域以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为界,将中国山系分为南、北、中三大干龙。(图1)龙又分阴阳龙。如果山脉由起点按顺时针方向盘旋,则为阳龙。山脉逆时针运行为阴龙。龙又分顺龙、逆龙。龙脉的干支、干龙与支龙方向一致时,称为顺龙,反之则称为逆龙。……龙按大的区域分为3种,山野之龙,平冈之龙、平地之龙。”……“中国风水学的峦头法,根据中国的地理地质特点和位置,将山脉的走向分为五势:1.正势;2.侧势;3.逆势;4.顺势;5.回势。又按山脉的起伏和形态,将山脉概括为9种状态:1.回龙;2.腾龙;3.降龙;4.生龙;5.飞龙;6.卧龙;7.隐龙;8.出洋龙;9.颔群龙。龙又有八格、十二格之说,以定凶吉之龙。吉龙应当是山脉(龙脉)光肥圆润,尖利秀美、势雄力足、雄伟磅礴、形神厚重、群山如珠滚动,气脉贯注、绿叶为盖、枝柯掩映,气象万千。凶龙是山脉无势,崩飞破碎,歪斜臃肿、势弱力寡、枝脚瘦小、树木不生。觅龙就是支山脉的观察选择。有山就有气,所以觅龙实际上是对‘气’的追求,寻找能够‘迎气生气’的地域。觅龙要分辨五势五龙,分清走向,确定阴阳向背,论定吉凶避忌,以选定具体地点。”(注:参见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77-79页。)(图2)

      

      图1 中国地理三大干龙(摹自三才图会)

      

      图2 风水宝地环境模式

      以风水中“龙脉”之说而论山水画景物构成,以清代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的论述影响最大。“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开合从高至下,宾主历然,有时结聚,有时澹荡,峰回路转,云合水分,但从此出。起伏由近及远,向背分明,有时高耸,有时平修,欹侧照应,山头山腹山足,铢两悉称者,谓之用也。若知有龙脉而不辨开合起伏,必至拘索失势;知有开合起伏而不本龙脉,是谓顾子失母。故强扭龙脉侧生病,开合逼塞浅露则生病,起伏呆重漏缺则生病。旦通中有开合,分股中亦有开合,通幅中有起伏,分股中亦有起伏。尤妙在过接映带间,制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如能从此参透,则小块积成大块。焉有不臻妙境者乎。”(注: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70页。)王原祁将龙脉起伏与画中气势、开合相对应,指出龙脉关乎画面的整体气势和内在生机,以及通幅(大块)整体构成和分股(小块)的局部构成的关系,使山水中的斜正、浑碎、断续、隐现等因素统一在画面的整体气势之中,成为活泼泼地、充满生命力的“真画”、“妙境”。这正与风水理论中“借龙之全体,以喻夫山之形真”的寻龙捉脉之法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这里摒弃了风水寻龙望势的吉凶优劣等功利性因素,而是以山水画景物构成的章法为主进行阐发。王原祁还以“龙脉之说”来品评前代的画家,“古人南宗北宋,各分眷属,然一家眷属内,有各有用龙脉处,有各用开合起伏处。是其气味得力关头也。不可不细心揣摩。如董巨全体浑沦,元气磅礴。令人莫可端倪,元季四家俱私淑之。山樵用龙脉多蜿蜒之致。仲圭以直笔出之,各有分合。须探索其配搭处。……”。(注: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70页。)

      可见王原祁汲取了风水理论中有益的养份,使山水画中有关位置经营、章法开合等画论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化,也更容易领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