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03)01-0033-09 中国绘画不仅以极其丰富的绘画积累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且还以极其丰富的绘画理论而独树一帜。中国绘画理论从绘画功能、创作与鉴赏原则、创作道路、创作方法与步骤、笔墨技巧、作品评定,乃至分科绘画技巧等等,都有全面而精辟的论述。从而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论体系。必须指出,中国绘画理论体系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由画家实践经验的积累,并以东方人的审美观和思维方式建造起来的,它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和语言系统,因而与西方绘画理论体系截然不同。 一、中国绘画理论发展阶段 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建立经历了2500年的漫长岁月。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二)奠基阶段;(三)成熟阶段;(四)完善阶段。 (一)萌芽阶段 从春秋战国到两汉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绘画理论的萌芽阶段,由公元前770年至公元220年前后,其间大约经历了一千多年。 中国绘画早在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艺术和河姆渡文化的刻画艺术即已产生,到夏、商、西周的青铜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付诸文字记载的有关绘画论述至今尚未见及。究其原因不外有二:其一、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那时还没有文字可资记录;其二、奴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代,虽已有文字,但艺术的创造者是奴隶,他们只有终生为奴隶主劳动的义务,却无发表言论著书立说的权利,他们的艺术实践经验自然得不到总结记载。只是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走向崩溃,新兴的封建制处于建立时期,这是中国进入阶段社会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时代,出现了诸子著书立说、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关绘画的论说,便出现在诸子的论著之中。 之所以说从春秋战国开始到两汉,是中国绘画理论的萌芽阶段,是因为在这一时期里,还没有出现专门的画论,与绘画有关的言论只是片言只语散见于一些哲学的论说之中,既不成系统,且又只是作为论述学术观点时的例证。尽管如此,这一阶段提出来的一些论点,却是颇为重要的。例如,《左传》中记述的夏代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参观明堂尧舜之容,桀纣之像时,提出“明镜察形”等,都涉及了绘画的教育作用问题。又如,战国时代庄子谈到宋元群画画时“解衣般礴”,提出了绘画时必须具有不受世俗礼法拘束的一种精神状态。这些观点都受到后世的推崇。同时代的韩非子对画“鬼魅最易,犬马最难”的评说,道出了绘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淮南子》书中关于“画者谨毛而失貌”,说的是绘画时把握局部(毛)与全局(貌)的辩证关系,切勿因注重局部而忽略全体。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多处提及与绘画有关的问题,其中反对“尊古卑今”,称画神仙鬼怪为“虚图”最为有名,他说“画工好画上代之人,秦汉之士,功行谲奇,不肯图今世之士,尊古卑今也”,又说“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此虚图也。世有虚语,亦有虚图”。意思是说,古人和神仙鬼怪,人们没有见过,因而画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衡量的标准,而画今人,现实中的人则不容易,好画古人、仙人,回避画今人现实中的人,这种创作态度应予反对。王充这里提出的“虚图”,对照我们今天的一些艺术创作仍然有现实意义。 总之,这一阶段中国绘画虽已相当发达,但有关绘画理论总结远不曾见及,惟以散见于诸家的片言只语的论说,使中国绘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千年),处于早期阶段而无拓新进展。 (二)奠基阶段 魏晋南北朝的360年间,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专门的画论,虽然传世的著作不多,但却十分重要。中国绘画的创作与鉴赏的基本法则“六法”在此阶段内确立起来,成为指导历代绘画的理论基础,对于东方绘画的发展起奠定作用。这一阶段的重要画论,有东晋顾恺之的《画评》、《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齐·谢赫《古画品录》,梁·元帝《山水松石格》,陈·姚最《续古画品录》等名篇。 顾恺之《画评》是我国第一篇保存较为完整的画论,提出画面的“置陈布势”,画人的“生气”、“天趣”问题。《魏晋胜流赞》文字已不全,他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原则一直指导着后世绘画,成为中国画论的一个精髓,成为南朝谢赫提出“六法”的先导。《画云台山记》详细记载他画云台山一幅画的布局取景,此画虽已无存,但画记却成了我国最早一幅山水画诞生的文字记录,向我们提供该画的大要,可惜这篇画记历经世代相传,已经错脱而无法通篇顺读了。 宗炳《画山水序》是我国第一篇真正的山水画论,他把山水画视为“以形媚道”、“仁智之乐”和“畅神”的艺术活动,代表了当时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的一种哲学观和社会观,画家以自己亲身经历说明山水绘画的艺术魅力。宗炳一生“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他提出“以形写形,以貌色貌”的现实主义绘画原则,以及“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的构图原则。 谢赫《古画品录》所提出的“六法”,是中国画论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中国绘画理论发展航向已经定位。“六法”既是中国绘画创作与鉴赏的法则,又是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总纲和灵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后世的中国画论都是围绕谢赫的“六法”来展开研究的。因此,谢赫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姚最在《续古画品录》中提出“学穷性表,心师造化”的观点,为后世画家提出了艺术创作的道路。 总之,综观上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是十分关键的,对中国绘画理论和创作都起着奠基作用。 (三)成熟阶段 由隋唐至两宋的698年,是中国绘画理论大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期。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山水画异军突起,唐代的山水画与道释人物画、花鸟走兽画呈并立之势,五代至两宋,山水画已作为中国画十三科之首而遥遥领先,这一时期的大画家多是山水画的高手,一些划时代的绘画大师,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总结出不朽的山水画论,这些画论充实完善了以“六法”为总纲的中国绘画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