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然的理想与中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

作 者:

作者简介:
姚亦锋 张强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原文出处:
文物世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3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把自然界的景观引入人类的居住庭院或城市环境之中,人为仿造自然山水环境而进行设计,从而诞生了“园林”。这种在居住庭院内的人工设计景观,不仅在于个人居住空间环境的改善,还有人生所追求理想的寄托。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个人生命终有尽头,在哪里可以寻得长生?或者,在这有限的生命时光中,如何度过此生?在中国古代,有人在自己居住的庭院内设计理想的自然景观,寻找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1.辨析“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

      1.1“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各自不同的主题思想

      “园”是一块有边界的土地,在私有社会这就是私人住宅庭院内的一块地域;“林”是指草木茂盛的景观,这里往往是指按人设定的理想美学原则设计的自然景观。“园林’就是具有花草树木自然景观的有边界范围的地域;这是一块经过人工设计的具有大自然面貌的地域,而不是人造建筑景观园,也不是人造设施堆积的游乐场。最初起源都是为帝王贵族等极少数个人使用服务。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园林绝对是私人拥有的产物,普通民众有许多人一生都没有看见园林是什么样子的。

      以往把中国古代园林划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本文不赞成这种划分。因为按照其属有性质来区别:“皇家园林”也属于“私家园林”,是皇帝个人私有财产,决不允许公众享用,也不允许亲信大臣共同享用。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属于清朝帝王个人所拥有,南京的玄武湖曾经属于南朝帝王个人所拥有。苏州留园、拙政园,扬州个园为官僚富商个人拥有,也是私有财产,公众是不能享受的,但其规模和面积比帝王园林小得多。

      按照园林艺术主题分类:中国古代帝王追寻长生不死的神仙意境,即“皇家园林”,士大夫文人追寻着美妙和谐的“桃花源”社会,它创作主题思想是以中国古代诗人画家的艺术品为基础的,所以称为“文人园林”。

      在文人园林之中,建筑空间是非常狭小的,其中的亭廊只能供一二人游览使用。景观的设计也是静态的,只能是个别人细细地品味其中的韵味,不属于大众游览的景观场地,是绝对的私人场地空间。只有寺庙名胜和自然风景是公共游览观赏地,任何人都可以参观、欣赏和游玩的。

      

      古代园林是绝对封闭于私人庭园之内的,完全为个人观赏,那个时期,许多人一生也没有见过园林

      与古代“私家园林”相对应的是现代工业化社会诞生之后的“公共园林”,这是人人皆可以进入的园林,即我们今天称呼的“公园”。

      1.2“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各自历史源流和发展

      以往均将中国风景园林的起源仅仅归由于帝王游乐的“囿苑”,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探究其远古的源头,“囿苑”实际只是中国皇家园林源流,而不是所有园林形式的发源萌芽,“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这两种形式古代风景园林艺术主题各不相同,并列发展而又互相影响。追溯历史,它们各自有独立的发展源流。中国风景园林实际是众流汇集而成。

      商时期的“囿苑”、周朝的“灵台”,显示了帝王的权威和富贵;这只是“皇家园林”的最早起源。从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贯穿整个时代的宫苑始终突出天子诸侯的权力,显示天上人间的物质享受的追求,但是这种“皇家园林”对于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的诞生,没有太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追寻隐居社会,文人园林萌芽实际起源于士大夫的“岩栖”。其山庄、别业则继承了岩栖山居传统,重视精神生活与自然适性的理想,最终形成了与“皇家园林”风格迥然不同的“文人园林”。

      2.皇家园林中的自然理想观

      皇家园林起源

      帝王狩猎的“囿”

      《孟子·梁惠王下》记述: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一般中国园林史的研究都认为这是最早的园林记录了。但是“囿”字在殷代甲骨文中以及稍后的石鼓文,都画成田字形方格,方格中填满了草木,这是象形文字为我们记录的直接形象:无疑它是有一定范围的植物境域,让天然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是天子或诸侯专享的狩猎游乐场,后来发展为域养禽兽的天然景观地。

      这种狩猎活动是以娱乐为目的,与民众为生存的狩猎活动完全不同。在生产力极其低下时期,只有极个别帝王具备这样的物质基础;所以在诸多种园林形式中,皇家园林最早出现。周朝还形成为典章制度:“天子之囿方百里,诸侯方四十里。”并在行政编制中设“迹人”、“囿人”等官吏和工人,分管动物和植物。(注:陈植《中国历代造园文选》,安徽黄山书社,1992年。)。

      

      北京的中海、南海、北海是古代皇家园林。湖中的岛屿寓意为仙境”,是帝王个人“长生不死”的理想境界

      商周时代所谓“台”,实为夯土高台上所建造的宫殿、烽火台或天文台,原与园林无关。据史籍记载也是如此。第一代世袭天子夏启有“钧台”之飨,是一所宴殿,曾大宴诸侯于此。夏桀囚汤于“夏台”,则是临时软禁诸侯的寝殿。这些所谓台都与园林无关。而殷代储藏铢货财宝的宫殿建筑称“鹿台”,具有观赏四方八景的作用。殷末周初,由于台与自然环境以及囿的结合,出现了沙丘苑台以及灵沼、灵囿相结合的“灵台”,并有如玉璧形的河水环拥的“辟雍”(天子讲书的学宫),开始了向园林性质的转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