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笔谈讨论(16)

——“911事件”——后现代主义不可超越的经典

作 者:
尚辉 

作者简介:
尚辉 上海美术馆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
美术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3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角度看,“911事件”应当真正成为这一艺术系谱最经典的作品。因为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一切命题和特征都可以体现在这个事件上——它是偶或的,完全出乎世人的意料和想象,它是现成品的,世贸大厦和劫持客机都是表达观念的新媒介;它是行为的,用自杀式冲撞行为显示自己在社会空间存在中的感受并以此警示社会;它是观念的,用伊斯兰教的文化信仰所策划的行为去冲撞西方文化的象征——世贸大厦来揭示“文化冲突”;它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有哪一件后现代艺术作品如此壮观,如此搅动了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视网膜?而且它还把空间张力变为时间的流动,在历时过程中产生世界范围的参与性。从后现代主义的逻辑来看,“911事件”无疑是后现代主义不可超越的最伟大的经典作品,而本·拉登自然更是后现代主义不可超越的最伟大的顶尖大师了,有了他和他的作品的出现,什么杜尚、什么博于斯以及他们的后现代主义徒子徒孙们都应该歇菜了。

      以超越视觉而走向行为的后现代艺术,不断刷新视觉冲击的力度和行为事件突发与刺激的极限。从70年代波伊于斯《荒原狼:我喜欢美国,美国也喜欢我》而震撼美国的行为艺术,到80年代吉娜·潘手持刀片划破自己面容以此质疑“人类审美核心”的《热奶》;从克里斯托用10万平方米银色聚丙烯粗纤维布制作《包裹帝国国会大厦》,到蔡国强用火药到世界各地《为外星人作的计划》,后现代艺术动辄以众多的裸体行为、血腥场面、大制作景观和充满火药味的爆炸,来惊天动地,“行”不惊人死不休。他们为自己确立的主题也异常宏大,什么文化冲突、种族歧视、女性主义、同性恋合法权益等等,所谓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困扰。而刚刚进行周年之祭的“911事件”所回闪的那些令全世界人都为之震惊的一幕幕场景、一条条图像,似乎把后现代主义艺术偶或、刺激、壮观、警世等别出心裁的创意发挥得淋漓尽致,似乎本·拉登才是后现代主义真正的艺术大师。因为,后现代所强调的一切艺术理念和特征都浓缩在这一行为事件上。后现代主义的“革命”性,不仅革掉了艺术的审美命根子,而且革掉了艺术和现实的距离与区别,它冲撞的是人类的理性主义精神、基本的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就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大师福柯,大概也找不出否认“911事件”不能成为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依据吧。

      现在,还是让我们从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中去品评分辨“革命”的意味。只是,它的“革命”煽动性、否定一切的颠覆性和文革极左主义特征都让人感到似曾相识。

      “观念即艺术”的实质是“观念即观念”,它在否定艺术形象思维特征的同时,也彻底否定了艺术自身。

      后现代艺术最鲜明的话语方式就是“观念”。被称为后现代艺术之父的杜桑就曾暗示,艺术更多的是与艺术家的意图、想法有关,而与风格样式、技巧无关,后现代艺术的灵魂就是“观念即艺术”。尽管后现代摈弃了用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的架上绘画,但它仍然竭力用观念表达对后工业文明的认知,竭力用观念表达主体对现存社会的质疑。在这一点上,它依然没有逾越存在决定意识——艺术反映论这一基本唯物认识论。可见,它并不可能颠覆世界所有的客观规律。问题就出在它是用“观念”去表达“观念”这一命题上。或许在哲学研究、思想研究等方面,用“观念”表达“观念”是正常的理性思维方式,但对于诉诸感觉和情感的艺术而言,这则是个不能成立的命题。因为这本身就违背了艺术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的规律,无论在任何时候,艺术都拙于表达理性思维过程,判断和结论,艺术表达从来也不是以告之世人一个思想的结果或抽象的概念为目的。因此,“观念即艺术”这个命题非但不能成立,它本身就把自己划到了艺术之外。“观念即艺术”的实质是“观念即观念”。

      后现代艺术具有很浓的政治说教色彩,这都归源于它是用“观念”表达“观念”这一命题。尽管它也有形象,但确是用“观念”拼贴生活实物(所谓现成品)的碎片,无论如何,这种观念的表达都只能半是图解半是谜语。随手拣一个观念艺术的例案:如卡迪·诺兰德《深度社会空间》这件装置作品,展厅摆满了象征美国式休闲生活的马具、烤肉炉盖、野餐器具,而与此混杂的是冷酷的铁门、栅栏、锁链、镣铐,背景随意放置的是传媒关注的人物的丝网影印。这件作品所揭示社会空间的“深度”,在于社会权力的纵横交错、高深莫测以及成功与失败的咫尺之遥。“观念”在这里体现为权力欲望导致罪孽深重这个主题,作品在表述这个过于抽象概念的主题时,只能索然无味地将生活碎片拼接起来,实在是空洞而拙劣的图解。又如蔡国强在纽约皇后美术馆做的《文化大混浴》装置作品,由展厅正中的一个大浴缸和周围的太湖石组成,观众可以随意进入有按摩作用的激水浴缸泡澡,浴缸里漂浮着装有中草药的容器,周围的太湖石是按照风水的要求摆布的,以此营造对身体有益的气场。据说,这件貌似优美的装置实际上是作者对美国文化混杂现象的一种沉思。”文化的混杂是一种治疗,还是会传染疾病?艺术家邀请观众参与其中,进入作品的药水中洗浴,用自己的身体和皮肤去体会现代文明中的矛盾。”(注:费大为《业余的乱搞——关于蔡国强的作品》,载《今日先锋》2000年第9期。)这件作品的主题也很抽象或概念,试图陈述美国社会的文化混杂现象,但观众走入这个装置,甚或跳进浴缸后能否体味到文化混杂,则是天晓得。可以肯定,观众能够通过作品感知的远没有批评家想得那样好。问题是,告诉世人这样一个空洞的概念,就很深刻吗?这是需要艺术作品表达的思想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