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盐商与板桥风格的形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中叶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在书、画、诗文诸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徐悲鸿先生跋郑板桥《兰竹石》轴中曾言:“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其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他在艺术上形成独具个性的“板桥风格”在清代之后的艺坛上熠熠生辉。研究郑板桥及其艺术成就,前贤和今人都曾作过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拟从扬州徽商对扬州文化影响的背景出发,对“板桥风格”的艺术渊源、风格特征等方面作初步论述。

      郑板桥一生经历了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封建社会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这个高峰也是封建社会由盛及衰的转型期。其时,明末清初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市民、商人的力量不断增长,无情地冲击着封建制度。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土地,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与此相反,广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清初一些自耕农,到了乾隆时期,他们的“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这些被兼并了土地的农民沦为佃户,一年生产之后,“日给之外,已无余粒”(注:《清经世文编》陈子龙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这样一来,广大劳动人民和清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清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一方面继续采取高压手段,对具有抗清思想的知识分子实行文化恐怖政策,制造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另一方面,又采取怀柔政策,如荐举“博学鸿记号科”、编辑《四库全书》、提倡献书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企图网罗天下的知识分子来为封建统治服务。在封建文化专制的影响下,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风尚严重地影响了清代画坛。尽管流派很多,但多以摹仿古人为能事,代表人物有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恽格和吴历等。方薰在《山居画论》中说:“海内绘事家,不为石谷牢笼,即为麓台(王原祁)械纽”,他们的画风,形成了清代画坛的正统。在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画风盛行之时,出现了一批反对摹仿、提倡独创的画家。他们直抒胸臆,不拘成法,代表人物有清初的“四僧”(弘仁、髡残、道济、八大山人)和清中叶活动于扬州艺坛的“扬州八怪”,四僧有的是明王朝的宗室,有的是明末遗民。“扬州八怪”则是一些仕途坎坷和隐居不仕的、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把亡国之痛和愤世疾俗的心情通过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为清代画坛带来了新的气息。清代的扬州盐业和漕运的繁荣,为“八怪”人物的出场准备了社会舞台。

      

      甘谷菊泉(轴纸)1762年 189.6cm×49.5cm

      扬州自古以来地理位置优越,为江淮要冲和运河入海口。明末战乱,屠城十日,曾一度使之衰弱不振。清康、雍、乾三朝政局稳定,扬州再现繁荣局面。作为南北东西的水陆交通要道,作为两淮转运使的驻地,漕运和盐运成了扬州商业经济和文化的支柱。汪中在《广陵对》中所言:“广陵一城之地,天下无事,则鬻海为盐,使万民食其业,上输少府,以宽农亩之力,及川渠少转,百货通焉,利尽四海”。在扬州的盐商主要来自陕、晋和徽州。乾隆时徽商几乎独占鳌头,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些大暴富者竞尚奢丽,挥金如土,在发展中逐步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以其为代表的市民阶层逐步兴起。而入仕的商人又促成了后代的从商,于是盐商中“贾而好儒”、“亦儒亦贾”、“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风气逐渐形成。乾隆时期徽商大多完成了商人儒化的转型。其中,鲍志道“来扬,以俭相戒,值郑鉴元好朱程性理之学,互相倡率,而奢靡之风至是大变。”(注:均见《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正是在盐商以“贾名而儒行”为行为准则的大风气下,使得盐商对扬州文化不仅有经济上的资助,而且还有文化的影响。也使得扬州八怪的艺术倾向商业化、世俗化。

      

      《竹子石笋图》(轴纸)1760年 140.6cm×91.5cm

      (一)盐商对扬州文化的资助和影响

      盐商渐以“贾名而儒行”为行为准则,标榜自己重视文化品位的风气,促使他们不惜重金投资于文化与教育事业。明代以来,扬州即有许多书院,但盛则莫过于康乾。这些书院的投资主要来自官府和盐商。康熙元年巡盐御使胡文学始创安定书院。乾隆元年徽商汪应庚见扬州学府——汪甘学宫“岁久倾颓,出五万余金亟为重修,辉煌轮奂,焕然维新。”(注:均见《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雍正末年,因郡丞刘重选倡导,徽商马曰琯慷慨出资重修梅花书院。其他如虹桥书院、敬亭书院、广陵书院等,均既得官方重视,又得两淮盐商资财,并且“均归盐务延师掌院”(注:均见《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梅花书院自姚鼐始,安定书院自王步青始,山长皆历年进士出身,如陈祖范、杭世骏、赵冀等凡数十人在扬州各书院掌院。朴学大师戴震在书院中讲学,公开反对理学,主张“张人欲”,解放人性,这些思想对扬州文人及学术界有积极地引导作用。郑板桥虽未在扬州的各书院中求学,但在私塾读书、真州求学及在扬州卖画期间与各大书院人物相往来等经历,自然受书院思潮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徽商控制下的雕板印刷业也得以高度发展。康熙四十四年,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使曹寅奉命主持“扬州诗局”,在盐商的赞助下开雕《全唐诗》九百卷。此后《全唐诗录》、《佩文斋画谱》、《佩文斋咏物诗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历代题画诗类》、《渊鉴类函》等巨著近三千卷,皆刊成于扬州。郑板桥的诗集也是在徽商的资助下刻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