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考化学命题研究

作 者:
施华 

作者简介:
施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原文出处:
中学化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7
分类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命题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命题”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智力和非智力素养以及对知识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试题情境和知识梯度,准确全面的考查学生在科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因此,命一套好的试题非常不易。如何在“3+X”考试中全面贯彻、准确体现教育部新一轮高考改革——“3+X”精神,加大考试内容改革力度,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是摆在高考命题老师和全体中学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下面笔者谈一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对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命题。

      笔者以为,新形势下高考化学试题要本着稳中求改、稳中有变的原则进行,考查重心要转向思维深度,试题要较多采用考查思维和自学能力的信息迁移题,因为这类试题可以突破现行教学大纲的限制,既可以对现行教材的知识进行补充,使学生对当今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知识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又可以通过给出信息的方式使考生形成新的知识网络,这样不仅考查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原则和方法,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化学试题的命题要突出体现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

      探索是学生产生创造力的不竭动力。探索性试题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去解决问题,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突出某个步骤的。即测试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克服障碍最终达到目标的能力,以此来测定学生的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完成大学课程时所需的科学研究的思考能力。

      例1 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电池反应由两个半反应组成,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已知:铅蓄电池充电完毕后,电池中硫酸的密度为ρ[,1],放电完毕后,溶液的密度为ρ[,2]。又铅蓄电池充电时的反应:

      

      法拉第常数F=96500C/mol

      (1)写出铅蓄电池使用时所产生的总反应式及两电极上的半反应。

      (2)已知充、放电完毕后,溶液的密度是下列两个数据:1.10g·cm[-3],相当于含14.35%(质量)的硫酸,1.28g·cm[-3],相当于36.87%(质量)的硫酸。请指出ρ[,1]、ρ[,2]分别对应于哪一个数据。

      (3)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什么时候该充电,什么时候该停止充电?

      (4)按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及消耗的水和硫酸的质量。

      (5)计算一个电容量为4.32×10[6]C的蓄电池中需加多少硫酸?

      (6)对于一个电容量为4.32×10[6]C的蓄电池计算充电和放电后硫酸溶液体积的差值。

      (7)用久了的铅蓄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什么?

      命题意图 本题是笔者参考一些参考书,编拟的一道综合试题。该题以生活中的铅蓄电池知识为载体,其内容牵涉到化学中原电池、物理学中电学知识以及环保方面的知识等,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流畅性、整体性和创造性。

      二、化学试题的命题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目的,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深化化学科学内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度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它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跳出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题海”泥潭,使学生能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创型、复合型人才。为此,高考化学试题可取材于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2)能源、环境等科学中的化学问题;

      (3)高新技术中的化学问题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命题时一定要立足中学现有知识,体现“高起点、低落点”的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

      例2 烯烃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有机物,烯烃中C=C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其中σ键组成物质的基本骨架,它能旋转,而π键比σ键弱,不能旋转;单双键交替出现的共轭二烯烃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每个C原子中的四个价电子有三个参与σ成键,还有一个在垂直于分子平面的平面上移动。已知:二烯烃与单烯烃或炔烃类物质可发生1,4环加成反应,生成六元环化合物,如: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太阳能有效地转化为电能是解决化石燃料耗尽后世界能源问题的关键。有人提出以降冰片二烯(BCD)为介质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方法:首先让BCD吸收太阳光转化为其同分异构体四环烷(QC),而后QC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重新转化为BCD并放出热量,生成的BCD循环使用。

      (1)BCD可由环戊二烯和乙炔经二聚反应制得,试写出BCD结构式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