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编制中的知识价值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毕华林,亓英丽,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原文出处:
化学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7
分类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教什么”主要是靠课程体现出来的;而知识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备择对象,没有知识的课程是不存在的。面向新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此次改革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课程类型的沿革及课程功能的转变要求进行知识价值观的转移。因此,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何认识知识的价值,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中如何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才能促进课程功能的转变,这些问题在当前课程改革中丞待重新审视。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视野来探究化学知识的价值,及其对中学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

      1 知识的迁移价值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1]。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学习是累积性的,迁移是累积学习的重要特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个体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迁移是学习最重要的现象之一。人总是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和背景,去从事认识、建构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新的学习活动。所以说,知识具有迁移价值,即先前学习和获得的知识会有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会有益于个体更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知识的迁移价值是知识的本质特征之一。实践表明,任何人若不预先掌握充分的科学知识是不可能开展探究活动、成功地解决问题的。

      关于迁移,研究表明,知识的概括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迁移[2]。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知识的迁移价值,在设计课程时, 就应该选择概括化程度较高的知识,尽量避免零散、杂乱的知识;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加强迁移价值含量高的化学理论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情意性知识在化学课程中的比重,用它们把化学事实性知识串联起来。许多学者已经把这种理念应用到课程研制当中,并做了深入地挖掘。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讨论“教什么”的问题时,强调“结构的重要性”,他认为教材要提供处于科学技术核心地位的基本概念,关于人生、艺术的基本主题。只有这样的教材,才具有强大的“迁移力”。德国学者倡导的范例教学理论,指出在学科材料中选择最典型的“范例”,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形成一种能够统率全局的概括性观念和方法论观念,从而能够达到把握其他各种材料的目的。

      另外,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也同样影响迁移的发生[3]。 因此,课程若能注意提供学习材料与学生实际解决的问题间共同的成分,为知识的学习与未来应用架起迁移的桥梁,就能得到较好的学习结果。这就要求课程在选择知识的时候要重视结合现实生活,注意选取联系实际的知识,同时在呈现知识时要尽可能地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似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为更好地促进知识的迁移提供较大的帮助。在这方面,美国的“CHEMCOM(社会中的化学)”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它着眼于化学在社会中的应用,以解决有关的社会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该课程的8个单元分别是水、资源、石油、食物、核化学、空气、 健康、化学工业,集中反映了美国和全世界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这样学生在走向社会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便于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使知识的迁移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知识迁移价值的角度分析,为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课程内容既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使所选择的知识得以在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又要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在课程编制时从知识的引入到知识的拓展都要重视创设相关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与此相对应,从课程的角度看,就是要处理好“形式”和“情境”2个维度的关系。 为使课程的形式和情境达到平衡,使课程涉及的知识既能表现出概括性,又能兼顾情境性,“主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编制课程的时候,利用一个个有代表性的主题代替传统的“章节式知识综合体”,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介绍相关学科专题的知识,这样既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便于学生学以致用。

      2 知识的认知价值

      认知是心理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是如何学习、获得、储存以及利用知识的,这些都与认知密切相关。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是主要的认知因素[4]。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加工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和情意品质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如我们所熟悉的有意义学习,就是通过将新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知识建立起联系而进行的,新知识的获得会补充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而认知加工过程则会借助不断的学习而得到水平上的提高。由此,我们认为知识具有认知方面的价值,个体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能够丰富和完善其认知结构,提高认知过程的认知加工水平,逐步培养和提升认识事物的能力。知识的认知价值主要表现在知识对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有用性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