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教育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创新之本

作 者:
徐蓉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复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3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知识经济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教育和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提出和提倡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正逐步形成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现代世界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与人才、民族素质的竞争……”,到1999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提出并强调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由此也凸显了我国社会对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本文立足于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创新需要,结合新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要求,探索德育教育的创新与大学生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面临的新形势

      教育学认为,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伴随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知活动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是个体的基本潜能和修养。素质教育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出并提倡的,它体现了我国教育观念的逐步发展,也体现了在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中教育战略的逐步完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成效的取得,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不断的探索。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开始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表现出新的特点。

      其一,素质教育的环境更加开放、背景更为复杂

      市场经济和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行给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复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技术手段的不断产生,使人们在增强适应和改造环境能力的同时,也加快了改造其思想和行为的进程。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敏感、最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并且最易受影响的群体,任何与他们的生存、生活、学习和交往有关的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宏观环境的变化,将促使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的加快以及国内改革力度的加大,在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外资的不断进入之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面临着多种经济成分的不断冲击,而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又势必要求多元的利益表达途径并形成多样化的利益群体,这是产生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优厚土壤。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包含着民主的政治、开放的思想和繁荣的文化,然而,入世以后的我国社会面对的是140多个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其中包含着多元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的冲击,还包含着来自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的图谋,这些都是我们的外部教育环境在开放的形势下复杂化的表现。

      其二,素质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任务更加艰巨

      一方面,随着世界各国间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我们的教育空间不断得到拓展,加强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得到深化。在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大众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下,各高校都力图保持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分工渐细的学科门类要求素质教育应具有侧重点并加强针对性,这就要求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生机勃勃。

      另一方面,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新要求,这迫使我们的教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中走向与人的全面发展有关的一切方面,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是健康的大学生,学生应该在知识技能上、心理素质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上以及道德水准上都是一流的,这就要求高校能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

      再者,市场化的环境所带来的竞争和争夺是激烈而残酷的,对于大学生来说,积极地寻求自我提高和实现全面发展是应对竞争的必经之路,但是如何在选择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同时正确处理好物质利益上的得与失、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索取与奉献的关系,在向往自由的同时多一份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少一份对金钱和享乐的崇拜,是对青年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

      其三,素质教育的载体更为多样、手段更为先进

      由于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发展,学校的课堂教育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有限,形式不断翻新的传媒有如“潘多拉宝盒”,影响着青年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青年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但与此同时这也造成社会舆论导向的弱化和大学生对社会权威认同感的日益缺乏,并对传统的以单向式为主的教育方法提出了严重挑战。就拿我们所熟知的因特网来讲,它的内容几乎涉及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正以其特有的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组成部分。无疑,它既是新的技术手段,又是重要的外部环境,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载体的多样化和先进性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接受、掌握新生事物的能力,也要求教育的实施者能够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新的教学内容、创造更佳的教育效果。

      二、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结构,具有很强的复合性,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在智慧、品格和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而大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则决定了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由此,德育教育就处于素质教育的核心位置上。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提出这一点,是从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发的,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教育的新任务,也是德育本身的内容、功能和价值所决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