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主体性德育浅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曾桓松(1963-),广东兴宁人,现为肇庆学院副教授。广东 肇庆 526061

原文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人们逐渐由依附走向独立,现代学校德育应以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为主题,树立科学德育观,创新德育工作。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3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型。社会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人们逐渐由依附走向独立,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已成为现代德育的主题。

      一、主体性德育的内涵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用于说明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和哲学范畴。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主体性是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是主体性的核心,英国学者迪尔登对自主性作了说明:“独立作判断;批判地反思这些判断的倾向以及依据这些独立的、反思的判断将信念与行为整合的倾向”。自主性的人是客观环境的支配者和控制者,是自己活动的主人,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支配自己的行动,而不是盲目受客观环境的支配,也不是盲目顺从他人的意愿。自主性的主能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具有自律性,自主精神是现代人一种不可缺少的素质;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与特征,其实质在于选择。作为理性的社会实践者,他们表现出具有自觉的、主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特性;创造性是主体人的能动性的凸现,其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即主体不再盲目地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能动地把握客体,对客观世界原有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发现新规律,提出新的知识和方法。

      从德育活动这个层面来看,教与学活动的对象或内容是教与学的客体,教师、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学生这个主体性是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德育就是指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其目的是造就学生能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选择、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自主地确定赞成或反对哪种社会思潮,接受或拒绝哪种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在碰到现有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与现实道德生活相互冲突或面对道德困境时,具有创造新的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作为德育教育者要在本质上认识主体性的教育对象。首先,作为主体的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已从服从、适应的层次提升到了自主、超越的层次,道德已成为人的探索、认识、肯定发展和创造自己的一种积极手段,而不是一种消极防范力量;其次,要让作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参与道德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的思考对社会道德作出选择时,具有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二、弘扬主体性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弘扬主体性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

      1.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传统的德育弱点渐渐暴露出来,已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中人是自主决定自己活动的,是按照市场法则平等地进行竞争的,是从自身需要出发追求最大利益的。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自主性,从而产生了注重个人独立的人格,崇尚自立、自强、进取、创新的精神,以及敢闯、敢冒尖、敢承担风险等价值需求取向。这一社会客观现实以及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必然影响到主体的学生,并成为激发他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巨大推动力。

      2.社会变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人们在生活领域日趋丰富、利益分配时常变化的社会中频繁地重新组合,社会许多领域的不必要的强制性制约正在被放弃,许多生活领域的旧有体制将被打破,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日趋细化的社会群体。由于每个社会群体都有其特有的文化、特有的价值取向,这意味着在许多生活领域内存在价值差异乃至价值冲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已实行全方位开放和相互交流,加之信息社会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从大众传媒中接受越来越多的信息,这样,必然引起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信息价值取向、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交错和整合。因而,整个社会将逐渐走向价值多元化,面对价值多元化的存在,如何自主地取舍和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是一味顺从或盲从,将成为人在价值生活中的行为,因此,解决人的主体性发展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3.知识经济的需要。首先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由于知识在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知识的创新和高新科技的发展,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先进知识和锻炼综合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知识经济的特点是有着强烈的创造性,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是高新科技产业,高新科技产业的源泉是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摆到学校教育包括德育的突出位置。

      三、弘扬主体性德育必须更新德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德育观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德育观是弘扬主体性德育的先导和动力,现阶段树立科学的主体性德育观、价值观、功能观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